常泰長江大橋——交匯交融未來已來
2025年9月9日,又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午10時許,常泰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議程緊湊,活動簡樸,但長江兩岸期待萬千、人心激蕩。 這是一項技術領先的世界級工程,公鐵合建、雙層復合,實現“四個首創”、攻克多個難題; 這是一項承載期盼的地標性工程,一跨千米、飛虹越江,泰州邁入“三橋時代”、常州告別無跨江大橋的歷史,天塹變通途,樞紐啟新篇; 這是一個見證泰州主動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牽引性項目,融入蘇南、融入上海,擁江發展、跨江融合,空間格局刷新,產業版圖煥新; …… 始于橋,又不止于“橋”。
每一座橋,總是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因一座橋,從遙望到互通,雙城牽手、龍鳳呈祥;因一座橋,從互通到融合,雙城一體、風生水起…… 交通格局的今與昔 超級工程聯通南北,一江兩岸變身大橋兩端 公殿村,一個離常泰長江大橋最近的江北小村。因為大橋,村里投資建設了“江畔·曉月露營基地”,站上觀景平臺,雄偉壯觀的大橋英姿可一覽無余。 “大橋通車,真的太好了!”村黨總支書記馬健見證了大橋6年來的拔節“生長”。談及未來發展,他一臉憧憬,征地60畝的大橋公園就建在該村,“未來村民的收入就不用愁了”。 跨越時空,“橋”見未來。 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說過:“從一座橋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當地工商業的榮枯和工藝水平。” 常泰長江大橋,在中國橋梁發展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俯瞰長江之上,這座橋重新標注了“世界之最”的新高度,是交通強省、樞紐泰州建設的新地標:長江之上首座公鐵合建雙層復合型過江通道,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梁拱橋,書寫了一個又一個“首創”紀錄。 常泰長江大橋,更見證了泰州、常州兩座城市突破長江之困、加快交匯交融的鏗鏘步伐。 作為長江沿岸城市,常州一直沒有一座專屬的過江通道。這座橋,讓常州有了過江“直達車”,“萬億之城”的交通中軸脊梁挺得更直。 坐擁近百公里長江岸線,融入蘇南、跨江融合,泰州一直念茲在茲。如今,隨著常泰長江大橋通車,泰州邁入“三橋時代”,三個沿江板塊均坐擁一橋過江,特別是泰興缺少全天候快速過江通道的短板就此終結。 一江兩岸,已變身“大橋兩端”。 “這座橋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一級公路‘三位一體’,南延北伸、東接西連,溝通起滬陜高速、江宜高速等公路干線,將串聯起北沿江高鐵、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等鐵路干線,將泰州并入了區域‘公鐵水空’多式聯運體系,推動泰州融入‘軌道上的長三角’。”泰州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副主任管文衛認為,以此為契機,泰州將成為長三角南北中軸的核心節點,與蘇南“無縫對接”,實現從江蘇“地理中點”到長三角“交通樞紐”的關鍵轉變。 今年5月,泰州市委市政府召開樞紐泰州建設推進會,提出加快建設長三角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全力爭創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著力構建“十字型高鐵+八龍過江”交通新格局。 如今在泰州,“超級橋隧工程”在建或即將開建,“長江之困”的物理界限將會持續突破,跨江融合正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 產業經濟的時與勢 資源要素加速流動,“大橋經濟”賦能區域融合 江河系自然,橋梁成經濟。 對于站在收官“十四五”、謀劃“十五五”關鍵時點的泰州,常泰長江大橋通車,正逢其時、恰逢其勢。 以橋為“橋”。省社科院泰州分院專職副院長陳述飛看中的是一座超級橋梁背后鏈接的“大橋經濟”。他在一份調查研究中這樣指出,24座跨江大橋把韓國首爾兩岸融為一體,演繹了令人矚目的“漢江奇跡”,而英國泰晤士河、德國萊茵河和法國塞納河等江河兩岸也依托大橋,造就了一批繁華的國際大都市。 以時謀勢、以時蓄勢,則勢成者贏、勢厚者勝。
如今,跨江融合的“故事”,已在泰州精彩演繹——江陰長江大橋讓靖江贏得高速成長,泰州長江大橋讓中心城區迎江而立。隨著常泰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新的“傳奇”已在上演。 2011年,揚子江藥業落子常州高新區。如今大橋通車,揚子江藥業的“雙城布局”有了更多戰略選擇。“大橋通車后,兩地要素流動、人才互動等更加便捷,各方面成本也明顯降低。”龍鳳堂泰州總部生產體系制劑生產部部長、常州基地生產制造負責人馮洋說,總部與基地將實現更加高效的“雙城協同”、互聯互享。 因為看中泰興市虹橋鎮“北橋頭堡”的預期效應,無錫東群鋼管有限公司超前布局,投資5.5億元在虹橋工業園上馬東群新能源項目,今年3月正式投產,5月產能已達2000噸。“大橋通車,我們往來兩地更加方便,原來繞行江陰大橋,如果不堵車需要一個半小時,現在只需要50分鐘。”東群新能源項目負責人章建榮透露,得益于大橋通車,公司已滿負荷生產,所接訂單已排至今年底。 因為一座橋,“雙向奔赴”有了更加靈動的價值共鳴。 交通暢,則百業旺。 “像常泰長江大橋這樣‘超級工程’的建成通車,對一個區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打開城市格局的同時,也會加速要素流通,推動區域產業版圖重塑。”陳述飛認為,“大橋經濟”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競爭性和階段性的特征,其所產生的裂變效應,將會深刻改變兩岸城市的內在發展邏輯。 因時而變,馭勢而上。 “這是一座‘希望之橋’,將為‘錫常泰’融合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特別是泰州全面融入蘇南、融入上海注入新動能。”市委書記姜冬冬在通車活動上如是說。 站在關鍵時點,泰州正致力主動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全方位融入蘇南,并將“積極推進錫常泰跨江融合發展,加強江陰—靖江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持常泰跨江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寫入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報告。 時空距離的遠與近 同城生活觸手可及,兩岸社會文化交融共享 “今天,你是我的常寶”“@常寶,阿泰可是馴‘龍’高手哦!”“阿泰,常寶‘小宇宙’即將爆發”……8月28日的“蘇超”泰州隊VS常州隊,未賽先火,吸引了各方“眼球”。 1:1,雙方最終戰平,賽后兩地球迷更是溫情脈脈——“1平是阿泰送給常寶的大禮。日后大家常來常往,越走越親。龍城和鳳城,本是連心城”“常泰有橋,完美結局”“畢竟是隔江兄弟城市,我就猜到龍鳳呈祥,完美了”“常泰握手言和,為常泰長江大橋的開通獻上了最和諧的賀禮”…… 僅僅數天之后,常泰長江大橋正式通車。正如球迷所言,這份“賀禮”和諧而完美,讓兩座城喜上加喜,讓兩城人心手相牽。
“隔江千里遠”。大橋通車前,兩地人民往來走的是七圩汽渡,靠的是西行東繞,一旦添堵,就得“望著渡船干著急”“堵在橋上看江景”了。 如今,大江無阻,“遠”已不遠。 “這不是鋼筋水泥,是給孫子鋪的回家路。”一位參與大橋建設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樸素的話語,是兩岸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心聲。 物理連接的背后,更多的是兩岸社會文化的交融與共享。 短短數年,虹橋工業園新招引蘇南項目投資超100億元,迎來40多家蘇南企業投資興業,在拉動地方經濟爆發式增長的同時,泰州已成為蘇南企業家、技術工程師們的第二個“家”; 常泰兩地同時開行毗鄰公交,“量身定制”的出行更加高效,且票價親民,對往返跨城的上班族來說,“鐘擺式”生活將更加從容; 常州恐龍園啟動泰州新項目“暴寶莊園”,打造一個以恐龍為主題的親子探索樂園,以此為契機,兩岸文旅欣欣向“融”,新業態、新場景將帶來更多好看、好吃、好玩的新體驗; 位處大橋北端的泰興,與對岸對比找差,條分縷析列出《對比表》,說機遇、點挑戰、明方向。泰興市發改委主任燕榮華說,“兩岸同城化已不再是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日常。為了讓同城生活更加精彩,我們必須奮力追趕、全力奔跑。” …… 為讓“近鄰”真正成為“緊鄰”,泰州市正在著手研究、推動形成錫常泰跨江融合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促進區域產業創新聯動協調、公共服務設施共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進一步做細做實跨江融合工作。 早上品嘗醇厚鮮香的“泰州早茶”,白天“穿越”東方侏羅紀的“常州恐龍園”,晚上漫步千年運河邊的無錫南長街……兩岸生活同城化的鮮活場景,定會讓人愛罷不能。 泰州泰美,常來常往。 “從‘通’走向‘融’,同城化就這樣讓‘一群城市’發展成為‘一個城市群’。”泰州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副主任管文衛認為,兩岸居民跨江生活、就業、消費將成為常態,進而促進兩岸從地理鄰近向優勢互補、功能融合躍升,形成“交通互聯、服務互通、生活互融”的同城化發展新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