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靖江本土原創音樂劇《小先生》成功首演
9月9日晚,靖江大劇院內掌聲如潮,由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改編的首部靖江本土原創音樂劇《小先生》成功首演,在散文詩般的舞臺敘事中勾勒出鄉村“小先生”的責任和堅守,生動呈現教育工作者“以微光點亮希望”的平凡與偉大。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靖江市委書記申強,市委副書記、市長黃衛平,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祁智,泰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曹茂良,及靖江市四套班子分管領導觀看演出。
作為首部靖江本土原創音樂劇,《小先生》由靖江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體旅游局、市文聯聯合創排,改編自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同名獲獎散文集,其文本根脈、創作與演員團隊均深植于靖江鄉土肌理。全劇以20世紀80年代鄉村教育為背景,用夏、秋、冬、春四個篇章串聯起“小先生”15年鄉村執教生涯的酸甜苦辣。劇中,初出茅廬的“小先生”帶著理想走進鄉村講臺,在蟬鳴喧囂的夏日遭遇頑童戲弄,在穗浪涌金的秋日化解學生輟學危機,在霜寒心熾的冬日經歷理想與現實的拉鋸,最終在化蝶孕蕊的春日與學生雙向治愈、經歷“第二次成長”,傳遞出“教育即共生”的哲學思考。
全劇藝術表達亮點紛呈。在創作路徑上,突破傳統音樂劇都市敘事局限,構建獨具特色的“中國鄉村敘事風格”,并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順子偷騎校長自行車、陳梔退學風波等核心情節進行藝術重構,實現文學性與戲劇性完美統一。在音樂創作上,將輕快民謠、鋼琴獨奏與師生激昂合唱交融,讓散文中教師深夜備課的“靜默”與課間學生的“喧鬧”具象為動人旋律。在舞臺設計中,多媒體投影與實景道具交織,營造出炊煙裊裊、穗浪翻滾的沉浸式體驗,配合演員們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表演,讓作家龐余亮筆下的鄉村校園記憶在舞臺上重生。
崇文重教,是一代代靖江人的優良傳統。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統籌城鄉教育資源,在優化高質量教育服務體系、培育高水平拔尖創新人才、鍛造高素質教師隊伍上勇擔當、強突破,以實干實績回應“學有優教”民之所盼!缎∠壬返氖籽,不僅是對本土文學IP的跨媒介轉化,更是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情禮贊:教育如光,點亮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