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協 | 20塊錢,你給我看這個?!
網上流行這么一句話:“蘇超”名場面,泰州隊占一半。
九輪比賽中,泰州隊屢屢上演逆轉好戲,展現頑強斗志:落后揚州隊時,在比賽結束前2分鐘追平比分;對陣連云港隊時,兩度落后、兩度追平,實現客場逆轉;落后蘇州隊時,在球迷的鼓舞吶喊中迅速扳平……九輪戰罷,泰州隊位列第五,站穩八強。“泰州藍”球迷方陣也成了賽場內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
“超遠吊射”“倒掛金鉤”“獅子甩頭”“內切兜射死角”……在泰州隊的比賽里,觀眾花20元門票錢就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神仙球”。
“蘇超”第5輪,泰州隊對陣徐州隊。比賽進行到第30分鐘左右,泰州隊11號選手巴特憑借一腳“倒掛金鉤”驚艷全場。
全程跟賽的我們也沸騰了,立刻抓取現場畫面,并在賽后推出短視頻《泰州隊雖敗猶榮,我們也有自己的“C羅”》,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央媒第一時間轉發視頻,全網播放量破百萬。
當晚,第89分鐘替補登場的魯張宇格外引人注目,因身材稍胖,有網友調侃“贊助商上場了”。
可一直跟隊采訪的我們知道,這一刻對他來說有多么來之不易:曾立志成為“球王”的魯張宇因為一次重傷告別職業賽場,轉行成為一名廚師。是“蘇超”給了他續寫夢想的機會。
我們推出短視頻《蘇超賽場上,廚子的足球夢……》,向全網講述他的故事。“拼命跑了幾分鐘,一腳球沒碰到,賽后那種力所不逮的遺憾,像極了中年后的我。”魯張宇的經歷引發眾多網友共鳴,播放量超200萬。
一場場比賽證明,足球比賽從來不是單純的體育較量,它是一幅躍動的圖景,讓人們看到:拼搏奮進的姿態和永不言棄的信念遠比一時勝負更有力量。
(二)
除了球員,泰州隊的球迷方陣也格外亮眼。
“我們是泰州隊”“我們的目標是勝利”“泰州戰斗”……2000余名球迷輾轉鹽城、揚州、鎮江、連云港、蘇州等客場,與球員們共享喜悅、共擔風雨。場館內,泰州球迷的助威聲總是整齊有力、響徹天際。球員們常說:“我們是踩著戰歌進體育場的。”
球迷的故事同樣動人:他們有的自費定制專屬助威服;有的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排練應援;有的做起“宣傳員”,號召更多人加入,壯大隊伍力量。除了表現默契、聲勢浩大,泰州球迷還做起“泰周到”志愿服務者,在全省出了名。
“蘇超”第8輪,泰州球迷方陣中有一位10歲的領喊。別看他年紀小,氣勢一點不輸成人。我們以此創作短視頻《泰州最小領喊來了》,微信視頻號播放量達36.2萬。
“蘇超”第9輪,我們遇到一位特殊的泰州球迷——自費2萬元,花15個小時從美國底特律飛回,只為現場支持泰州隊。我們推出短視頻《15小時,他從美國飛到蘇州為泰州隊加油!》,播放量迅速超過10萬。
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蘇超”開賽以來,泰州隊成績起伏較大,首戰告捷后接連輸給鹽城、南通,排名跌至倒數第3,并與鎮江、常州一道被網友笑稱為“泰鎮常”組合。
士氣愈低迷,球迷吶喊得愈發賣力、真誠;球員們也受到鼓舞,逐漸在比賽中展現出更強的拼勁。這股讓賽場沸騰的力量,源自泰州人對城市、對足球的熱愛。
(三)
面對“蘇超”流量,我們組建報道團隊,主動設置議題,創新表現手法,努力講好、傳播好泰州故事。
搭直播平臺,直擊比賽全程。“泰新聞”微信視頻號擁有賽事直播授權,從第5輪開始,我們打造《蘇超“泰”精彩》專屬演播室,采用“演播室+現場連線”模式,每場持續直播4-6小時,內容涵蓋賽前解說、比賽現場、賽后采訪。直播期間,觀看人數達10萬+。
跨區域聯動,唱好“雙城戲”。我們尋找與對陣城市的契合點,策劃系列短視頻:與蘇州、鎮江聯動,前往彼此城市,感受當地風土人情;將對陣宿遷的日期與兩地升格地級市的時間相結合,運用AI技術,創作慶生主題短視頻;聯合徐州日報促成20多家當地美食攤位進駐場外市集……
建個人IP,提升媒體影響力。直播團隊中有位特殊的小伙伴——26歲的湖南籍主播小羅,他是吶喊到嗓音嘶啞的球迷,也是承擔報幕工作、調動現場氣氛的主場比賽主持人。
對陣連云港隊時,泰州隊逆風翻盤,小羅激動落淚、真情流露的視頻《主播淚灑賽場,泰州隊逆風翻盤!》在微信視頻號的播放量達16.5萬,感染了許多人。
憑借在短視頻方面的熱情和潛力,小羅個人在抖音、微信視頻號、小紅書等平臺發布的70多條視頻,已收獲近3000萬閱讀量,其抖音賬號點贊量也迅速從“1萬+”漲到“20萬+”。泰州主持界、足球圈內,小羅已是名人。通過他,我們看到了個人IP在傳播正能量、帶動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泰州,仍在書寫關于熱愛和拼搏的故事。
這篇稿件,小編們絞盡腦汁想了幾個標題,你喜歡哪個呢? 請在手機微信登錄投票 請為你喜歡的標題投票 多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