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余戶業主領到了遲到的“紅本本”
開展行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既是回應群眾關切、解決“急難愁盼”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環境的重要舉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打出了一套“查問題、建機制、促提升”的組合拳。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聚焦我市各相關部門通過一系列精準有力的措施落地見效,縱深推進行風建設走深走實,敬請關注。
“等了一年多,不動產權證終于辦下來了,心里的大石頭總算是落地了!”近日,姜堰區佳兆業壹號公館三期業主許軍拿著剛到手的“小紅本”激動地說。 姜堰區佳兆業壹號公館位于姜堰區與海陵區交界處,共分三期開發建設。在三期項目建設過程中,施工方與開發商發生合同糾紛,項目無法完成竣工驗收備案,導致包括許軍在內的264戶業主無法取得不動產權證。 “去年6月,我們拿到房屋鑰匙,但卻無法辦理產權證,嚴重影響小孩上學、房屋轉讓、租賃抵押等事宜。”許軍說。 事實上,類似的現象不在少數。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在行風整頓過程中,通過“拉網式、地毯式”排查,發現全市因審批銜接不暢、登記要件缺失等歷史問題導致的未辦證住宅項目7個,涉及房屋1522套。 聚焦群眾“急難盼愁”,市政府專門召開會議,明確由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牽頭、多部門協同參與,通過“清單式管理、銷號式推進、臺賬式督辦”模式,積極化解不動產辦證歷史遺留問題。 在處理佳兆業壹號公館三期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過程中,市區兩級高效聯動,建立推進專班、明確補辦路徑,并創新分類施策,破解登記材料瓶頸。 “壹號公館三期項目未通過竣工驗收備案,是業主無法領取不動產權證的關鍵。”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確權登記處處長王鵬告訴記者,針對這一核心問題,相關部門在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文件的基礎上,創新采用了“第三方評估替代驗收備案”模式,由開發建設單位委托專業機構出具相關報告,住建部門嚴格審核確認,以此作為房屋竣工驗收備案材料的替代依據,在保障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打通登記梗阻。 與此同時,泰州不動產登記中心姜堰分中心還在壹號公館樓盤附近設立了臨時登記處,方便業主就近辦理產證。目前已為完稅的102戶業主辦理轉移登記。 處理問題的過程也是優化服務的過程。為了讓業主盡快拿證,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每處理一個問題就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形成“一類問題一攬子解決”工作機制,為后續提供可復制的實踐模板。不動產登記中心則推出延時服務、開辟綠色辦理通道,提升辦證便利度。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化解1474套辦證難問題,化解率達9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