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地頭到街道巷陌,從革命圣地到廣袤邊疆——泰州高校學子暑期實踐“地圖”亮了
青春腳步丈量熱土,實踐擔當點亮希望。這個夏天,從田間地頭到街道巷陌,從革命圣地到廣袤邊疆,處處躍動著泰州各高校學子青春的身影。他們積極響應時代號召,投身形式多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將課堂融入廣闊天地,以專業所長服務民生所需,奏響了新時代青年奮發有為的動人樂章。 泰州學院——專業賦能,服務地方發展 暑假期間,泰州學院各社會實踐團隊精準對接地方需求,積極發揮學科優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老師,它為什么能聽懂我的話?”“我可以讓它轉個圈嗎?”海陵區京泰路街道春景社區活動室內,幾輛巴掌大的智能小車在孩子們的指令下,時而繞樁疾走,時而亮起彩燈,引得陣陣驚呼和歡笑。這是泰州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智慧鄉村”實踐團隊為孩子們帶來的人工智能啟蒙之旅。從“什么是人工智能”的趣味講解,到聲控、巡線等功能的現場演示,孩子們在“理論+實操+闖關”的閉環體驗中,一步步揭開AI技術的神秘面紗,埋下科學探索的種子。
機電工程學院“匠心興械”暑期實踐隊則深入宿遷市泗洪金鎖鎮,開展助農活動。團隊先后走訪三個村莊,采集農機保有量、作業面積等數據。針對不少農戶存在對補貼政策不熟悉、農機養護維修難等問題,團隊成員精準對接需求,為大家宣講補貼政策,并深入農戶家中進行農機現場維修,既為大家解決難題,也助力當地提升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 藥學院“車站暖途計劃”實踐團隊在暑期走進泰州火車站,開展了為期7天的志愿服務。團隊成員身著志愿者紅馬甲,經崗前系統培訓,分散于電梯值守、出站口引導、自助售票機三崗,保障乘客乘梯安全、提供出行指引、協助快速購票,積極應對客流高峰,有效為車站分流壓力,優化旅客出行體驗。 江蘇牧院——邊疆推普,澆灌團結之花 8月的新疆阿克陶縣,陽光熾熱,瓜果飄香。8月5日至6日,在絲路佳苑社區活動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普通話+”推廣活動火熱開展。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解語花”推普實踐團的成員們,用生動的語言和有趣的互動,讓當地居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普通話的魅力。 “大家知道怎么正確服用感冒藥嗎?”“哪些中藥材適合夏季養生?”在推普活動現場,實踐團創新性地將語言學習與健康科普相結合。居民們一邊學普通話,一邊了解用藥常識和中醫藥文化。
最受歡迎的環節當屬制作驅蟲防蚊膠囊,艾草、薄荷等草藥的清香彌漫,居民們一邊動手制作,一邊跟著實踐團成員朗讀藥材名稱。“以前覺得普通話難,今天才發現原來這么有趣!”維吾爾族大媽巴巴其·達達其笑著說。活動結束時,不少居民用不太熟練的普通話說:“謝謝你們,歡迎再來!” 活動當天,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動藥學工黨支部與絲路佳苑社區黨支部簽署了聯建共建協議。未來,雙方將在推普教育、產業幫扶、文化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我們希望通過校地聯動,真正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實踐團指導老師王妲妲表示。 南師大泰州學院——以舞傳藝,非遺煥發新生 暑假期間,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音樂學院舞蹈編導專業師生組成的“銀齡舞韻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隊”,深入海陵區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暨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子項目活動。團隊在許文錦副教授指導下,攜手海陵區文化館及當地老年藝術團,以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項目——“泰州(揚派)盆景剪扎技藝”為核心,探索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創新傳承路徑。
7月3日,團隊成員郭思涵、張夢媛赴盆景博物館實地采風,拍攝200余張盆景造型特寫。“這些照片是將靜態藝術轉化為動態舞蹈的創作密碼。”張夢媛說。與此同時,分散六地的成員通過云端會議實時研討素材,從揚派盆景“S形枝條”中提煉出與舞蹈“云手”相通的韻律。 許文錦表示,此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功創作出融合盆景美學與適老律動的群舞作品,并制作系列數字化教學視頻,為非遺項目在銀齡群體中的活態傳承開辟了“非遺+舞蹈+銀齡”的創新模式,充分彰顯了青年學子以專業智慧服務社會、活化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 南中醫泰州校區——井岡淬煉,熔鑄紅色初心 8月5日,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鳳城先鋒服務驛站”功能型黨支部組織青年學子奔赴革命圣地井岡山,開展“紅軍的一天”沉浸式現場教學。
在茅坪慎德書屋和八角樓舊址,學子們觸摸歷史,感悟毛澤東同志在艱難歲月中探索真理的偉大實踐。重走崎嶇的“挑糧小道”,學子們親身體驗紅軍艱辛,在相互扶持中錘煉迎難而上的意志,將井岡山精神內化于心。翻山越嶺,學子們來到茅坪鎮馬源村老鄉家中自制紅軍餐。灶火躍動,鍋鏟翻飛,飯菜飄香,從生火做飯到餐后清潔,學子們深切感受到跨越時空的“軍民魚水情”,上了一堂生動的群眾路線實踐課。 從思想洗禮、意志磨礪到魚水情深、探尋真理,“紅軍的一天”讓學子們經歷了深刻的精神洗禮。他們誓言將井岡山精神融入“中醫藥服務百城千校行動”,在守護健康的征程上續寫新時代岐黃學子的精彩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