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 | 泰州:千年運鹽河,一脈通古今
第七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進入倒計時!值此盛事將啟之際,“水韻江蘇”特推出全新專欄“運博時間”。近年來,江蘇通過出臺實施規劃、保護規劃,建成博物館,舉辦論壇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古老運河煥發時代新光彩。跟著專欄解讀水波流轉間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脈、澎湃向前的經濟動脈。您將聽見揚州古運河畔早茶鋪子飄出的市井歡歌,看見蘇州平江路上流淌的江南詩意,觸摸徐州窯灣古鎮青磚鐫刻的時光印記……親歷江蘇如何精心擦亮“千年運河”這張文化名片,見證其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迷人的光彩。今天讓我們將目光聚焦泰州,這座因鹽運而興的城市,正以嶄新的姿態在大運河畔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時代答卷。
泰州,這座因河而生、因鹽而興的歷史文化古城,素以“富有紅粟、鹺鹽之利”而聞名。大運河文化帶泰州段即古鹽運河,這條可追溯至西漢吳王劉濞時期的人工運河,西起廣陵(今揚州)茱萸灣,東經海陵,再向東至海邊鹽場蟠溪(今如皋境內),初名邗溝支道,后因用于運鹽稱古鹽運河,形成大運河水系中獨特的鹽運、鹽稅文化。千載悠悠的運鹽河,孕育出異彩紛呈的泰州鹽文化遺產。2020年以來,泰州緊扣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時代脈搏,以 “保護、傳承、利用”為主線,全面推進古鹽運河文化帶建設,一幅古今交融、生態與文化共生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2020年11月,《古鹽運河文化帶建設總體規劃》正式出臺,為泰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指明了方向。該規劃以“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為核心理念,構建起“一帶一核、雙片區多節點”的空間布局。“一帶”即西起引江河、東至白米鎮,全長約40公里的古鹽運河文化帶;“一核”為素有“江淮第一樓”美譽的鳳城河;“雙片區”涵蓋海陵老城區和姜堰老城區;“多節點”則包括泰州學派文化傳承園、近現代民族工業遺址文化園等一批彰顯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標。
這一規劃不僅實現了古鹽運河水域、岸線及沿岸文化、生態、景觀資源的有機整合,更為泰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自規劃實施以來,泰州各地各部門協同發力,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鳳城河文化核提質升級,東南城河一期工程通過省“樂享園林”驗收,成為市民休閑游憩的好去處;琴韻文化產業中心主體結構封頂,未來將成為文化創意的新高地;古鹽運河廣場、天目山文化石刻保護展示區等項目按序時推進,為城市增添了更多文化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泰州早茶”“垛田農民畫” 成功入選首批江蘇省人文經濟典型案例,泰來面粉廠工業遺址文化復興項目等五個項目入圍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十四五” 重點項目清單,興化東門街區更是成功納入國家項目庫。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提升了泰州大運河文化帶的顏值和內涵,更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田園盛宴》 解善彪
泰州深知,文化是大運河的靈魂。為此,泰州創新舉辦“百梅爭艷”戲曲匯、梅蘭芳藝術節、古鹽運河文創節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京劇《梅蘭芳・蓄須記》等文藝精品的創作推出,更是將泰州的文化底蘊展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泰州高度重視非遺保護與傳承,泰興花鼓、海陵撂石鎖等非遺項目和17名傳承人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通過培育非遺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非遺工坊等舉措,泰州讓非遺 “活” 了起來,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此外,泰州還精心打造了一批運河主題文化旅游精品線路,讓游客在游覽中感受運河文化的魅力。
伴隨鹽運鹽稅的興盛,繁衍出相應的文化、經濟、政治內涵影響深遠。古鹽運河沿線至今仍留存著許多古跡典故,留下了稅務橋、稅碑亭、稅務街等歷史文物和傳統街巷等諸多歷史遺跡,堪稱古鹽稅文化的活化石。泰州也始終將文物保護放在首位,近年來,泰州核定公布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2處,全市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增至460處。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274處,為文物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草堰港遺址考古成果在國家文物局 “考古中國” 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發布,彰顯了泰州文物考古工作的實力。在非遺保護方面,泰州開展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初步認定項目52個,并建成非遺工坊27家,9家入選省級名單。 以古鹽運河為紐帶,突出展示泰州鹽稅文化,泰州推進江蘇鹽稅文化博物館二期工程,重點保護稅務橋遺址,發展南山寺、泰州吉祥文化園等一批文旅融合項目。作為紅色名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泰州也在不斷結合古鹽運河周邊各地做好紅色景點線路開發,聯動展示本地紅色文化旅游資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泰州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下一步,泰州將聚焦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海軍文化園、“亮艦”大型實景演出等項目,推動文旅項目設計運營一體化,力爭落地一批具有引領性的引擎項目。同時,將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理順工作體制機制,以項目化思路推動各項工作,在“江河交匯”的獨特地理環境中,統籌推進項目建設、文旅融合、生態保護等重點工作,努力將泰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為展示大運河江蘇段的重要窗口。
從歷史的深處走來,泰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正以蓬勃的生機邁向未來。千年運河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文化遺產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文旅融合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泰州必將以更加璀璨的姿態,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時代浪潮中綻放出獨特的魅力,為“水韻江蘇”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