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文明之筆,繪城市新風——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盛夏時節,走進泰州,“蘇超”賽場上志愿者們服務熱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過暑假的孩子們歡聲笑語,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點亮星夜,網紅街區鐘樓巷里“煙火氣”和“文明風”和諧共生……一處處美麗風光與暖人風景在泰州交織成一曲美妙的城市文明交響樂。
近年來,泰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征途上,泰州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全域全國文明城市群一舉創成——
培根鑄魂,夯實信仰之基 思想的光芒,照亮前行征途;文明的底蘊,繪就時代畫卷。 以《黑神話:悟空》《流浪地球》為例,從“中國式浪漫”切入闡釋文化自信,用年輕人熟悉的文化符號解碼理論內核,這是海陵區積極探索“理論開放麥”宣講模式,以青年視角解碼時代精神,用青春語言開展理論對話的一個生動場景,讓理論宣講從“單向輸出”到“雙向奔赴”。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全市各地“梁風細語”“鄒有理”“海韻新聲”等宣講品牌活動,讓理論宣講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東興大喇叭、泰興鼓兒書、興化道情……多種形式深入淺出地解讀政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群眾明白黨的創新理論“新”在哪里,“好”在哪里,從而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 全市上下創新實施并持續深化新思想“入心工程”,大力開展“你惑我解”理論宣講、“你難我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為民“雙解”行動,構建“民呼我為”工作閉環機制,既解思想困惑又解實際難題,讓理論春風吹遍泰州大地。
人民海軍從這里拔錨起航,《黃橋燒餅歌》歌聲猶在耳邊,“三個不相信”的英雄宣言震撼心間,“東線第一帆”始終高揚在前進的方向……泰州是一座英雄之城。強國復興有我,不忘初心、逐夢深藍,每年4月23日,水兵母親城泰州都會舉辦慶祝人民海軍成立系列主題宣教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7月25日,靖江市選手張林海,在全國第五屆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獲得“優秀講解員”稱號。歷年來,我市在省賽中榮獲22塊金牌,2023年實現了全國大賽江蘇專業組金牌“零的突破”,連續舉辦七屆紅色故事宣講大賽,全市掀起了聆聽紅色故事、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的熱潮。 一座城市的精神特質,起源于歷史、根植于實踐、生長于時代。抗美援朝戰場上,楊根思“三個不相信”的誓言氣吞山河,鑄就不朽的精神豐碑。松柏長青,七十多年來,英雄名字和英雄誓言,熔鑄成家鄉人民根基永固的強大基因。在泰州,“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質主題宣教活動持續深入開展,激勵全市人民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在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好人”群涌,培育道德沃土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帶著奶奶上學的泰州女孩嚴慧被授予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她還同時和王亞男、王向陽、張強三人一同被授予第九屆江蘇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6人(組),“中國好人”87人(組),江蘇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35人(組),“江蘇好人”240人(組),“新時代江蘇好少年”22名、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候選人1名……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涌現出了一大批彰顯傳統美德、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好人”示范,向上向善。全市實現美德善行榜區域全覆蓋,建成美德善行園、館、街巷和廣場等80多個。創新形式內容,近年來道德講堂搬到了“云端”,以更靈活方式傳遞正能量。
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是培育人的文明素養。泰州每年圍繞不同主題,開展“爭做文明有禮泰州人”市民素質提升系列活動。今年以“到泰州、泰周到”為主題,聚焦“服務發展”的中心工作,制定30項全年重點活動,涵蓋文旅醫療、移風易俗、民生服務、營商環境等領域,推動市民文明素養與城市文明服務能級同步提升,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精神動能。
聚焦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了151部本土化的“百姓善行小劇”,并在全市巡演,春風化雨般推動文明新風浸潤泰州大地。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國家未來和民族命運。6月13日,作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特色品牌,“泰老師·伴你心快樂”200期特別節目精彩上演,來自各市(區)的青少年用精彩的節目表演展示心靈成長歷程。創新成立“1+6+N”泰開心聯盟,凝聚工作合力,《用“心”呵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做法獲中央《精神文明建設》簡報推介。同時,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持續開展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七彩的夏日”“繽紛的冬日”“童”字系列美育活動等幫助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 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正積極將身邊好人的榜樣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無形中融入生活,成為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以文化人,厚植文明底蘊 兼容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歷史文化名城泰州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始終堅持傳承地域文化、賡續歷史文脈,從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 去年,興化成功躋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興化市委、市政府經多處選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興化書院設在興化文廟舊址及其附近仿古建筑群里,讓市民在品味建筑之美、感悟悠遠文脈的同時,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明素養。
“百姓日用即道”,泰州學派倡導的民本思想是泰州獨特而優秀的文化基因。我市以百姓需求為導向,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持續開展“百姓日用”文明實踐主題示范活動,讓群眾在參與文明實踐中感悟精神力量、接受道德滋潤、提升文明素養。
“雜物不亂堆,‘文明存折’里的分數才會越積越高。”一大早,泰興市分界鎮滕興村村民楊呈高接過家人準備堆在墻外的雜物,順手整理起來。秉承“百姓日用即道”理念,我市創新推出“百姓文明存折”,讓崇德向善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動自覺,文明存折試點區域矛盾糾紛同比下降超60%。
“進球啦!”7月19日晚,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第七輪賽事中泰州對陣宿遷。搶不到票的球迷們有了好去處。泰州89個文明實踐陣地變身“最佳觀賽席”,“第二現場”、同頻共振,讓市民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賽場激情,一同為家鄉球隊喝彩。
此外,我市有效整合資源,創新開展“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婚禮、過生日、謝師長、過暑假……”等系列活動,通過先進典型示范引領、沉浸式場景體驗等,推動移風易俗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服務功能。
在全覆蓋建成173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基礎上,我市把文明實踐延伸到群眾身邊,建成文明實踐分中心3家,打造了長江生態文明、村規民約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實踐基地(點)2100余個。超過6.3萬場惠民服務,讓愛與關懷浸潤百姓日常。 全市各地品牌群眾文化活動爭奇斗艷、好戲連臺。“文化惠民券”演出年均逾千場,惠及群眾近百萬人次。一場場兼具顏值和內涵的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越來越多的群眾走近文藝、親近藝術,在文化活動中當主角、唱大戲。 文化賦予精神內核,文明新風處處吹拂,古城形神兼備,“泰州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 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泰州,已連續5年入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圍繞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城市,圍繞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泰州近年推出民生幸福十大行動。圍繞百姓關切抓整治抓提升,優先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全力以赴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辦好一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切實增強市民群眾對城市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有名老菜場改造,時髦得像百貨商場”,市民們口中所說的是海陵區城中街道的洧水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后的洧水農貿市場,不僅提升了“顏值”和“智慧”,優化了消費體驗,規范了市場秩序,也成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和惠民便民成果的重要窗口。
組織實施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十項重點工程”,開展居民小區、背街小巷、市容環境、交通環境等專項整治行動,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往實處抓、往細里抓。用好“啄木泰州”市民隨手拍、“12345”政務熱線等平臺,開展“文明創建擂臺賽”系列報道,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真心幫助群眾解決難題,不斷提高群眾參與度和認同感。
344個老舊小區華麗蝶變,舊貌換新顏;78個農貿市場提檔升級,進入星級服務;近千條背街小巷“改頭換面”,城市“死角”生機勃發;近5000公里纜線集中攻堅,清理“蜘蛛網”、彰顯“無線”美……推動民生實事落到實處,促進城市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一項項“民生清單”轉變為一張張“文明答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6月10日,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舉行。泰州作為全國文明城市代表,圍繞“數智技術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在分論壇上作交流發言。近年來,我市率先建立精神文明建設數字管理中心,運用新技術,推動文明城市創建走向智能精準、常態長效、無感無擾。
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到“十百千萬工程”義診行動,從群眾身邊的公共文化場館到“家門口”的文化惠民演出,從一站式的政務服務大廳到《泰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省首發,“到泰州、泰周到”營商品牌愈發閃亮……
在幸福之城泰州,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雙向奔赴、共建共享,匯聚成99%以上的創建群眾滿意度。
從繁華城市到廣袤鄉村 以精神文明建設為畫筆 祥泰之州正繪制出一幅 “百姓富、生態美、鄉風淳”的 絢麗畫卷
新征程新起點 泰州將繼續書寫好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 時代答卷 奔向精神文明建設新高峰 奮力譜寫 “強富美高”新泰州 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