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一脈文心潤“三水”
當長江的壯闊、淮河的綿長與黃海的浩渺交織,泰州便成了一座被水浸潤的城。河網如織,舟楫穿梭,千百年間,水不僅塑造了這片土地的肌理,更滋養出獨樹一幟的文脈。 在這里,每一滴水珠都藏著故事,每一道波紋都連著古今——施耐庵的筆墨曾在運河畔勾勒英雄豪情,鄭板橋的蘭竹在板橋故里暈染民本情懷,梅蘭芳的水袖在鳳城河邊舞出東方美學,這便是泰州獨有的人文“三水”,是江河與歲月共同鐫刻的文化基因。 墨痕深處 江河孕育的文脈基因 興化古城的青石板路蜿蜒綿長,鄭板橋故居的“聊避風雨”磚刻在光影中透著溫潤。穿過門樓繞過影壁,一方天井里竹影婆娑,正是板橋先生讀書作畫的小書齋所在。“白菜青鹽粯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廚房懸著的木刻對聯,把清代文人的儉樸生活定格成永恒的畫面。 1983年修繕后的鄭板橋故居保留著清代中期民居的緊湊格局,堂屋東間父母的臥室與西間童年板橋的居所隔天井相望,仿佛仍能聽見私塾館里蒙童的瑯瑯書聲。
鄭板橋紀念館(央廣網見習記者 李婕 攝) 鄭板橋詩、書、畫被譽為“三絕”,享譽海內外,但他的一生卻較為凄苦,早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費氏給板橋的一生留下了很多溫暖的回憶,當他長大想要報答乳母的時候,無奈乳母已經去世了。”講解員抬手指向墻壁上木刻的《乳母詩》,生動講述道,“沒能報答她的養育之恩、心中非常愧疚的鄭板橋寫下了這句著名的‘食祿千萬鐘,不如餅在手’。” “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民本基因,也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竹石圖》墨氣淋漓,筆鋒間既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倔強,又藏著“些小吾曹州縣吏”的悲憫。“揚州八怪”的書畫與興化籍名人作品構成獨特譜系,讓水墨不僅是藝術,更是讀懂泰州的密碼。 筆落驚濤 俠義精神煥新彩 步入興化博物館,記者便被大門口的道具虎吸引——這正是7月19日泰州隊主場迎戰宿遷隊中場表演時,被武松“狂揍”的那只虎。這場創意互動讓“施耐庵故里”“水滸文化”等詞條在網絡上快速走紅,也讓這里一舉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點。
興化市博物館道具虎(央廣網見習記者 李婕 攝) 工作人員笑著說:“誰也沒想到,八百年前的‘老虎’能在足球場火起來。”這只道具虎的“走紅”,恰是水滸文化生命力的縮影。明代施耐庵在此隱居著書,如今道具虎的“創意演繹”,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敢闖敢拼的闖蕩氣魄,始終是這片土地的精神標識。 紀念館的施耐庵創作《水滸傳》展區里,復原了當年的寫作場景:油燈下,施耐庵伏案疾書,案頭堆著民間話本與地方志。正是這片水土滋養的市井智慧與英雄氣概,讓《水滸傳》從興化走向全國,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豐碑。 水袖翩躚 百年風華與青春傳承共舞 鳳城河畔的梅蘭芳紀念館,三面環水,一面臨街,園林式建筑如一幅展開的水墨畫。穿過月洞門,迎面是梅蘭芳全身塑像,先生手持折扇,目光溫和而堅定。展廳內,四幅梅蘭芳親手繪制的作品尤為珍貴,《貴妃醉酒》的戲裝設計圖線條流暢,《洛神》的人物造型飄逸,筆墨間可見藝術家對美的極致追求。這里立體呈現著先生的一生:臺上,他以水袖、蘭花指開創旦角藝術新紀元,將京劇推向世界舞臺;臺下,抗日期間“蓄須明志”,寧肯賣畫度日也不為日寇演出,用生命詮釋“梅骨錚錚”。 這份風骨與才情,在泰州梅蘭芳京劇團得到了延續。2023年9月26日,由53名青年演員組成的泰州梅蘭芳京劇團正式揭牌,李勝素任名譽團長,梅蘭芳曾孫梅瑋任藝術指導,成員基本是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知名院校畢業生。 “海島冰輪初轉騰……”踏進泰州梅蘭芳京劇團排練廳,梅派經典《貴妃醉酒》唱段縈繞耳畔,青年演員姚玟萱扮相雍容華貴,唱腔行云流水,水袖翻轉間,贏得大家掌聲和叫好聲。成立一年多來,劇團創排了建團大戲《梅蘭芳?丹桂記》,復排京劇《宇宙鋒》以及《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梅派經典折子戲,更設計推出“梅八出”系列文創,讓梅派藝術走進日常生活。
泰州梅蘭芳京劇團成員排練(央廣網見習記者 李婕 攝) 如今,“梅郎故里”已成為泰州的文化名片。看著青年演員們排練的身影,聽著婉轉的唱腔,讓人真切感受到梅蘭芳先生的水袖不僅舞在舞臺上,更舞在泰州的街巷里,舞在年輕人的傳承中。 江河激蕩 紅色血脈里的精神坐標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新館廣場,在各位右手邊的是轟-5轟炸機,左前方是2009年來到我館的超黃蜂直升機……”下午2點,正是太陽最毒辣的時候,地面蒸騰起滾滾熱浪。本是高溫避暑時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卻人潮涌動。 廣場上,陳列著轟炸機、殲擊機、直升機等海軍退役裝備,向觀眾靜靜地講述人民海軍威震海疆的輝煌戰績。在講解員的深情講述下,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的隆隆炮火聲中,第三野戰軍于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這標志著人民海軍的誕生,開創了中國人民保衛海疆的新紀元。 展館內,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威震海疆等五個展區通過幻影成像技術,重現了人民海軍從木船打軍艦到航母編隊的壯闊歷程。游客們紛紛在陳列柜前駐足參觀,不少老年游客更是默默流下眼淚。據介紹,這里現在每天參觀人次超過1500人,是泰州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廣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李婕 攝) 泰州,將水的靈動與堅韌化作城市的靈魂,讓古老的文脈在時代的河流中奔涌不息。這便是泰州的文化密碼:以水為脈、以文為魂,在守正創新中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時代芳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