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 江蘇泰州再現長江碧水
“本次考察航程282.07公里,盡管受天氣影響,但我們仍然看見了2群次、6頭江豚。”前不久,結束最近一次長江靖江段江豚船只調查,長江靖江段江豚調查隊領隊汪正飛寫下調查小結,“我們幾乎每個月都會開展江豚調查,從不落空,最多的一次觀測到16頭江豚同時現身,這說明長江生態越來越好了。” “我們花了6年時間,開展了61項專項行動,從源頭截堵污染,根治‘長江病’。”江蘇省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榮偉偉介紹,泰州市擁有長江岸線97.8公里,在江蘇沿江八市中一級岸線最長。近年來,泰州市啟動“長江大體檢”,嚴厲打擊非法捕撈,清理整治違規碼頭,全面推進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工程。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長江的最后一道“閘口”,直接關系到長江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 “泰州沿江到底有多少個排污口?具體在哪里?排放的是什么?排放的量是多少……弄清這些問題等于是扭住了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的‘牛鼻子’。”泰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水科科長明海濤介紹,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以及130多名工作人員“全口徑”排查,泰州市為每個排污口建立“戶口”檔案,在旁邊豎立標識牌,標明排污口名稱、編號、排放去向、監測因子以及監督電話等信息,并附上二維碼。 “只要掃碼就可以查看排污口的基本情況,還能了解排污口監測數據,既方便了執法管理,又加強了社會監督。”明海濤說。 長江保護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為了更好地合力推進工作,泰州建立“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大數據平臺,匯聚生態環境、住建、交通、海事等18個部門數據信息資源,對長江泰州段沿線包括化工園區、企業、污染源實行24小時智能監控,織起一張水、陸、空立體式監測監控網。 近日,平臺工作人員通過監控畫面,發現有人在常隆化工碼頭東夾江段附近非法釣魚。中心第一時間發送聯系單給漁政部門,漁政部門迅速進行現場執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周彥汝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心利用雷達、高空視頻監控、無人機等手段及時發現并交辦各類沿江環境問題44起,通過中心牽頭、部門聯動、屬地負責,實現環境問題自動預警、快速響應、及時處置、閉環管理。 盛夏時節,泰州春江省級濕地公園,草木繁盛,鳥鳴起伏,站在堤壩望去,不遠處的泰州長江大橋宛若一道彩虹跨江而立,一幅旖旎畫卷展現于眼前。 多年前,由于生活污水直排、碼頭砂石堆積等原因,這邊幾乎無人問津。近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先后搬遷沿岸碼頭16座、拆除企業數十家、取締圍網養殖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建起占地300畝的春江花月夜濕地公園。 “我們改造時并沒有‘動大手術’,而是依據原來起伏的山形開展‘微整形’,隨影賦形,最終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高港區永安洲鎮永勝社區黨總支書記陸露說。 昔日“生態傷疤”如今變身“綠色財富”。這些年,泰州優化提升沿江生態廊道建設,從空中俯瞰,花海勝景如一條色彩斑斕的“絲帶”縈繞江邊。 一系列改革成效明顯,長江流域泰州段水質持續改善,長江干流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Ⅲ類水體比例達100%,長江泰州段整段獲評江蘇省幸福河湖。 污染少了,保護多了,泰州市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累計調查到各種魚類、鳥類等生物3649種。如今,江豚洄游、百鳥安家,成為長江泰州段生態向好的生動注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