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培訓內容跟著產業走、技能證書貼著崗位發——“雙證培育”助力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在藍思精密(泰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徐浩熟練操控機械臂完成精密裝配動作。徐浩是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應屆畢業生,三個月前,他剛拿到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高級工證書,當天下午就收到錄用通知。“課堂學的仿真系統和企業產線操作一模一樣,技能證書成了入職‘通行證’!”徐浩笑容里透著自信。 徐浩成功入職得益于泰州市“學歷+技能”雙證培育計劃。面對高校畢業生“技能供需錯配”難題,泰州市精準發力,將數字職業作為雙證培育的核心方向,推出系列政策組合拳:明確高校可申辦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各類數字職業(工種)培訓項目,將高校應屆畢業生納入政府補貼范圍,培訓時間從畢業離校前6個月擴大到12個月;動態更新《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緊缺型職業(工種)目錄》,將電子商務師、計算機程序設計員等20余個產業急需的數字職業(工種)納入緊缺型職業目錄,培訓補貼標準上浮30%,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參加數字職業技能培訓。僅2025年,全市預計發放數字技能培訓補貼超1000萬元。 在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基地,學生通過藥物制劑GMP仿真系統反復調試參數;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與電商企業共建直播間,學生直面真實營銷任務;泰州學院則聚焦智能數據應用,將企業案例融入教學……政策紅利下,“高校+產業”聯動模式快速推廣。 “企業工程師參與課程開發,學生模擬操作與企業產線無縫銜接。”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李曙生指著一排工業機器人教學設備說。 藍思精密公司人事經理則表示,雙證學生上手快、技術扎實,今年招聘的應屆生中,超五成參與了雙證培育計劃。 目前,泰州市高校已備案開展23個數字職業培訓,實現“培訓內容跟著產業走、技能證書貼著崗位發”。
為保障培訓質量,泰州市人社部門編寫重點業務操作流程電子工作手冊,精選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領域20余名市級以上技能大師,深入高校開展“一對一”指導服務,從年度培訓計劃制定到職業技能教材修訂全程參與,確保培訓內容既符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又能對接企業最新崗位需求。 泰州市同時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評價技術資源“快速響應”機制,圍繞優勢產業鏈、卓越產業鏈出現的新技能、新職業,推進技能評價技術資源開發工作,牽頭組建行業頭部企業、社會組織和技職院校多方參與的技術資源服務團,今年計劃開發商務數據分析師、水生物病害防治員等7項職業技能培訓評價體系,預計將為近2000名高校畢業生提供更貼合產業需求的技能培訓評價服務。 從課堂到車間,從仿真操作到真實產線,一張張數字技能證書消除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鴻溝。據統計,自2024年試點以來,全市已有15172名畢業生通過雙證計劃考取技能證書,其中數字技能獲證者達7122人,占比近半。 下一步,泰州市將推動技能證書從單純的“就業敲門磚”升級為“職業生涯成長通行證”,為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集群提供復合型人才,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