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綠色產品出口成外貿新方向,“新三樣”出口17.6億元
今年以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加劇,貿易不確定性上升。受此影響,泰州市外貿承壓前行,上半年,綠色產品出口成外貿新方向。據泰州海關統計,泰州市“新三樣”出口17.6億元,增長4.7%。 “新三樣”指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為代表的綠色產業。上半年,泰州市“新三樣”出口實現穩步攀升,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帶動新能源汽車國際需求激增,海外訂單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泰州市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鏈,龍頭企業產能釋放帶動出口規模擴大。同時,RCEP等自貿協定紅利顯現,關稅優惠進一步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從出口市場看,歐盟在泰州市“新三樣”出口市場中占主導地位,今年上半年出口7.8億元,占“新三樣”出口總值的44.5%。同期,對東盟和印度分別出口1.8億元和1.7億元,分別增長43.5%和69.3%。 從商品結構看,上半年,泰州市新能源汽車出口增至1.7億元,占9.5%,去年同期幾乎無出口。此外,光伏產品出口11.5億元,占65%;鋰電池出口4.5億元,增長12.7%,占25.4%。 從企業主體看,泰州市“新三樣”出口值全部由民營企業貢獻。 民營企業是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對增強產業鏈韌性有著十分積極的貢獻。“今年我們投資2000多萬元,實施‘1GW單晶雙面高效光伏組件技術改造項目’,購置140臺智能化生產設備,智能化水平將提高20%,每年可以穩定產出1.9GW光伏組件。對于2025年出口業務發展,我們更有信心。”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組件研發部技術總監安超說。 中來光電作為全球領先的N型組件制造商,以高功率、高效率、高質量的優質產品推動全球綠色能源新變革,為全球低碳發展與能源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目前企業產能布局電池3.6GW、組件5GW,產品覆蓋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中來光電實現工業開票銷售14.8億元,同比增長20.4%。
隨著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持續攀升,作為核心部件的鋰電池也在海外市場跑出“加速度”。走進位于泰興市的長虹三杰四期項目生產車間,一條鋰電池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勻漿、涂布、輥壓、切片、卷繞、注液、封裝……經過一系列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工序后,每分鐘就有300顆電池有序下線。今年1月至6月,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進出口總額達到6227.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0%。 “我們主要產品是高倍率電池產品,圍繞高倍率、高容量的特性進行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在細分領域處于行業第一梯隊。在銷售過程中我們注重品牌建設,得到了國際重量級客戶的認可,同時地方政府也給我們提供廣交會等平臺,加強市場推廣、銷售。”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卜志峰說,目前訂單飽和,今年全年銷售額預計達到21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