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上半年內河港吞吐量高速增長
7月18日中午,在優力博國際港務泰州有限公司(姜堰港)碼頭,高高的集裝箱堆滿貨場,滿載的集卡車來回穿梭。熱浪逼人的高溫下,仍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今天,有來自興化一家企業的30多個標箱小麥要運往太倉,還有來自合肥的近20個標箱的鋼結構產品運往上海港,再轉運往泰國,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孫寶官一邊擦著汗珠一邊說。 今年以來,泰州港口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上半年,泰州全市完成貨物吞吐量22639.0萬噸,同比增長2.5%。其中,內河港表現尤為搶眼——1993.6萬噸的貨物吞吐量和5.04萬標箱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實現18.5%和22.9%的高速增長。
據介紹,泰州市內河港總體按照“一城一港”的原則,劃分為市區港區、興化港區、泰興港區和靖江港區4個港區及29個公用作業區,其中省級主要作業區2個,市級主要作業區10個,一般作業區17個,形成港口與區域發展相協調、各港區共同發展的總體格局。 2020年5月18日,姜堰優力博碼頭正式開港運營。該碼頭是泰州市第一個內河集裝箱碼頭,擁有429米優質岸線資源,配備3個專業化集裝箱作業泊位和3個待泊泊位,其現代化堆場可同時堆存558個標準集裝箱,還配置了龍門吊、自行式翻轉車等先進作業設備以及兩套專業的散改集設備。值得一提的是,港口自營的7條集裝箱駁船,每條最大裝載量達64標箱,每月每條可達18個航次,構建起高效的水上運輸網絡。 “我們主要開展國內、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和裝卸業務,目前開辟了至上海、太倉、南通等主要航線,引進了中遠海、中谷、君安等航運港口企業。”該公司董事長李冰介紹。通過“陸改水”模式,將ONE、ZIM等國際干線船公司同姜堰地區外貿出口企業連接到一起,讓貨物通過姜堰港區運往國內外各個地區,不僅為當地中來光電、華麗塑料、五行科技等企業提供了輻射全球的供應鏈支持,其市場半徑還覆蓋興化、鹽城、揚州、海安等地。同時,其先進的運營模式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物流成本。今年上半年,該港吞吐量已完成27329標箱,同比增長60%,創開港以來歷史新高。
作為泰州市最大的內外貿港,中交興化港上半年表現同樣搶眼。近年來,該碼頭聚焦新貨種、新業態、新模式,實現港口營收和吞吐量穩步增長。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交興化港累計完成干散貨吞吐量115.5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2.3萬標箱,同比增幅達27.1%。 內河港是沿江港口的內陸延伸。“泰州市內河航道資源豐富,水運條件優越,幾大內河港區地處江蘇幾何中心,區域輻射能力強,內河港口進一步實現集約化、規模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泰州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泰州市內河港已逐步發展成為集裝卸中轉、臨港開發、港口物流、糧食保障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港口集群。內河港的快速發展,將更好地與南部長江深水港同頻共振,從而更有力地拉動泰州腹地經濟發展。 今年6月,泰州市與上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港航物流體系新標桿、港產融合發展新樣板。“作為重要合作載體,泰州市沿江與內河港將進一步融合發展,功能互補、聯合發力,深度參與‘滬泰同港化’示范項目建設,強化泰州與上海的互聯互通,分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紅利。”泰州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