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沾泥土,筆端見真情——泰州市舉行“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7月11日,泰州市舉行“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來自全市新聞戰線的12名新聞工作者代表,通過講述親歷、親見、親聞的新聞故事,展現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擔當與精神風貌。 有深入基層一線采訪的艱辛與堅持,有面對突發事件時的勇敢與冷靜,也有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感動與溫暖,活動現場,新聞工作者們圍繞基層民生、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等主題,分享了一個個沾泥土、帶露珠的動人故事。 在東線第一帆渡江戰役紀念館的展陳里尋找老戰友的“蛛絲馬跡”、陪同老兵登上汽渡船重渡長江……泰興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王敏以《75年后的重渡》為題,分享了她陪同91歲渡江戰役老兵高志譽重渡長江、尋找戰友的經歷與感悟。“這篇報道圓了老人的夢,也圓了我們記者的夢——筆墨當隨時代,我們一直見證并記錄著偉大新時代的變與不變。”王敏說。 興化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朱琦景以《破“荒”迎“光”——徐馬荒的生態蝶變路》為題,講述了徐圩村老書記邵茂同28年扎根基層的奮斗故事。從1999年毅然回村任職,到歷時3年收回百余個塘口恢復6000畝濕地;從引入能人開辦規模農場提高村民收入,到打造生態旅游實現鄉村振興,朱琦景用鏡頭記錄下老書記將徐圩村轉變為“國家森林鄉村”的蝶變之旅。“老書記和徐馬荒的故事,讓我更加堅定了要成為一名一專多能復合型新聞工作者的信念。”朱琦景說,“未來,我會更加努力地、勇敢地破除本領恐慌之荒、職業轉型之荒,迎著熱愛的光,奔赴下一個新聞現場。” “好記者不僅要記錄時代,更要讓每一幀執著、每一次堅強、每一份愛心被看見、被傳遞。”姜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鄒婧以《以愛為光,向光而行》為題,分享了一段跨越七年的暖心故事。2018年,在姜堰中專小賣部旁一間平房里,鄒婧第一次遇見16歲的嚴慧。如今,這個“帶著奶奶去上學”的女孩已經完成學業、步入社會,成為一名文旅工作者。七年時光里,鄒婧記錄下的不僅是一個勵志故事,更是一段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的珍貴情誼。 《綻放在“坡子街”上的常玫瑰》《從駐點記者到駐村第一書記》《讓世界聽見“靖江心跳”》《“聲”入人心》《出發與歸來》……泰州報業傳媒集團記者焦若鋆,泰州廣播電視臺記者沈明杰,靖江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石磊、謝菀桐,興化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王蒙等,也分別分享了他們在基層采訪中的所見所聞,用真摯的語言道出了“只有深入基層,才能寫出有溫度的新聞”的職業體會。 “雖然第一次參加比賽很緊張,但是能把家鄉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我感到特別榮幸,希望今后能繼續記錄更多的采訪故事,做好本土聲音的傳播者。”泰興市融媒體中心記者何妨說。 此次活動不僅展現了新聞人的專業風采,更搭建了一個思想交流的寶貴平臺。它激勵著廣大新聞工作者繼續用筆尖記錄時代脈搏,用鏡頭捕捉社會變遷,以更多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新聞作品,講好泰州故事,傳播泰州聲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泰州新實踐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