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姜堰水稻一路“加速增值”......
2025-07-01
來源:江蘇姜堰 瀏覽次數:
大中小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試點縣(區)之一 姜堰區在水稻生產中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 通過推進技術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 讓種植的水稻長出更多“增值米”
三夏時節,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持的姜堰區張甸鎮三野村1035畝試驗示范區,騰飛農場首創的全省“水稻種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吸引了不少省內外種糧大戶前來觀摩。 小麥收割后,先翻耕土地、曬地,讓疲勞的土地“松口氣”、“吸口氧”,然后在田間施上家積肥,配上一定數量的化肥,兩者融合,既改變土壤質態,又使田塊持續增力。騰飛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田有軍告訴記者,原來水稻種植全季要施用四次化肥,現在采用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一次施用就能保全季,不僅省時省工降成本,還能實現減肥、增產、護地三重目標。
在姜堰區三水街道井賢農場,插好秧苗的田塊里,分布著60多個“分離式靜態氣箱”。有了這些氣箱,種出的大米品質更優良。4年前,為有效控制田間化肥農藥等大氣污染,井賢農場與省農科院、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研發了全天候適時監控水稻田塊大氣污染新裝備,即“分離式靜態氣箱”。 在數據“護稻”的同時,井賢農場還采用水稻全生育期精簡用藥技術模式,提高水稻品質。這項技術通過稻種浸泡消毒與農藥吸收促進劑的應用,在水稻生長早期構建起堅固的病蟲害防線,實現了播種后90天無需用藥的神奇效果,每畝能節省成本30元,產量還不受影響。
把最新科技成果應用到水稻生產中 姜堰區的水稻種植產業 大踏步走上了質量之路、綠色之路 連續三年包攬國際糧油博覽會金獎 四度問鼎中國綠博會金獎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雙認證 穩居“蘇米十大區域品牌”TOP榜前列 從2022起 “姜堰大米”年銷售營業額超20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