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觀察 | 向“大海新晨” 前進!泰州有這樣一群奮楫者
重大項目工地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高端制造產業集群加速隆起,創新要素資源加快集聚,人才發展生態持續優化……初夏時節,長江之畔的泰州,處處涌動著發展的熱潮。
時間撥回到今年2月5日,在泰州市召開的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工作推進會上,市委書記姜冬冬以三個“我們怎么辦”發出“三問”,激起全市上下昂揚斗志。今年以來,泰州圍繞“三個大抓”,建立市領導聯系服務重點產業鏈、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的“四重”工作推進機制,實施項目攻堅、重點產業鏈培育提升和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三大行動”,“到泰州、泰周到”成為這座城市新的金字招牌。
著眼長遠、打牢基礎。當前泰州謀劃實施了一批強基固本重點工作,特別是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做大做強大健康、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兩個地標性產業,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代表“晨光力量”的未來產業,以契合泰州發展實際的“8+13+X”鏈群體系為主體,打造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
藍圖鋪展,使命召喚。如何搭建項目攻堅比拼競技的新舞臺?泰州市委組織部構建以高質量組織工作服務保障“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政策體系,制定出臺六項措施,推動組織工作與中心大局深度融合。從春到夏,伴隨著全市黨員、干部、人才奮力奔跑的鏗鏘足音,泰州大地燃起高質量發展的“速度與激情”。
錘煉擔當力 以干部實干“一馬當先” 引領全域發展“萬馬奔騰” 近日,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傳來好消息:該區上市企業江蘇荃信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其與Caldera Therapeutics簽訂授權許可協議,通過“NewCo模式”將自主研發的治療自身免疫病抗體藥物QX030N全球獨家許可該公司開發及商業化。此舉開泰州生物創新藥“出海”先河。 按照市領導聯系服務“四重”分工,市委書記姜冬冬掛鉤聯系生物醫藥產業鏈。今年2月12日,生物醫藥產業服務團隊啟動,隨后多次下沉企業、跟蹤服務,姜冬冬強調,生物醫藥作為“大海新晨”產業體系中打頭的產業,各級干部要在項目突破上“當先鋒”、在問題解決上“當尖兵”、在政策供給上“當行家”,鉚足干勁“挑大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協同聯動做好各項服務保障,有針對性地完善現有政策,出臺更加精準、更為實用的激勵措施,更加有效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為引導干部力量向經濟、向產業、向項目聚焦,激勵全市各級干部實干擔當、奮發有為,泰州市委組織部聚焦“8+13+X”鏈群體系,組建專項考察組,構建“考察員+聯絡員+知情人”干部考察新架構,與產業鏈服務團隊定期對接溝通,及時了解產業鏈推進情況、園區履行職責情況和領導干部擔當表現,形成專項考察報告。組織部干部處室負責人介紹,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尤其是從干部在“三個大抓”“四重一線”的現實表現來以事察人,對干部的研判才更精準、更有說服力。 全面融入上海、全力融入蘇南,“兩個融入”是當前開放條件下泰州各級干部抓工作的重要課題。面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泰州應當有什么樣的戰略定位?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泰州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全市干部大講堂上,一場場頭腦風暴熱火朝天。今年泰州市委組織部突出“戰訓一體”模式,緊扣泰州“大海新晨”產業體系建設,聚焦招引外資、服務出海、應對關稅戰、投資安全審查、涉外權益保護、數字貿易安全等開放領域實踐,分類別開展專題培訓,持續提升干部經濟工作能力。
實訓就是實戰,把年輕干部派到“重點產業鏈、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前沿錘煉。4月29日,泰州市優秀年輕干部到“四重”前沿墩苗成長出征會召開,106名干部掛帥出征。近年來,聚焦補充事業發展急需的專業人才、精干力量,泰州市累計選派347人到一線墩苗成長,助基層破解難題,為發展儲備力量。持續推動開發園區、重點企業與海外高校、跨國企業,圍繞“大海新晨”特色產業共建創新平臺,選拔干部深度參與產業發展,擴大干部視野,促進技術創新和國際化合作。 “牢牢樹立以實績論英雄導向,我們將項目攻堅成果與干部評先評優和任免使用掛鉤,為的就是‘獎’出好成效。”組織部考核處室負責人介紹,市級層面設立全市“項目攻堅行動”重大專項及時獎勵,對業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及時獎勵。 機制為引,實干為要。眼下,泰州各級黨員干部以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大力弘揚“三個不相信”精神,健全狠抓落實的閉環推進機制、重實干重實績的考核評價機制、嚴管厚愛的激勵約束機制,著力提升干部隊伍政治引領力、發展推動力、為民服務力,以干部敢為善為匯聚泰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增強組織力 將政策、資源、服務送到 “三個大抓”“四重一線”最前沿 “LNG船舶需要‘定制’法蘭,僅僅依托我們現有技術的話,很難進行改造升級。”在船舶制造產業聯盟黨委首期“聯盟日”活動中,靖江市富源船舶配件有限公司提出了生產技術難題。面對企業需求,聯盟黨委及時協調龍頭企業江蘇新時代造船給予技術支持,幫助富源船舶生產出了可替換式船用LNG供氣系統雙層管法蘭、高效減震散熱法蘭,大幅度提升了企業市場競爭力。
產業鏈是產業發展最前沿的陣地。如何有效組織黨員干部在產業發展一線當先鋒、打頭陣? 今年3月28日,第三屆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技術創新發展大會在泰州開幕。此次大會以“聚勢向新·智領未來”為主題,旨在搭建 “產學研用” 深度融合的交流平臺,推動各方實現互利共贏的大發展格局。市委書記姜冬冬強調,要把準“鏈群發展”航向,點燃“創新驅動”引擎,高揚“綠色低碳”風帆,推動國家級產業集群加速向世界級邁進,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高地。 “產業缺什么”“我們有什么”“工作做什么”?船舶制造產業聯盟黨委深入產業一線問需求、送政策、解難題,組建由高校院所、研究機構、鏈主企業共同參與的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集中攻堅船舶產業鏈重點質量技術難題,研發的船舶合攏管測量設計一體化平臺被廣泛應用至LNG船、郵輪、散貨船等各類船舶的設計建造,生產效率提升至國外同類產品的5倍以上。 以組織體系、工作機制、作用發揮、支撐保障“四個優化升級”為目標,今年以來,泰州市委組織部聚焦“大海新晨”、“8+13+X”產業鏈群體系,全面對接市領導聯系服務“四重”工作機制,大力推進“紅鏈興業”行動。組織部組織處室負責人介紹,他們正進一步調優產業鏈黨組織設置,探索跨區域產業鏈黨建共建,依托“聯盟日”載體,強化資源鏈接,常態開展供需分享、銀企對接、校企共建等活動,為鏈上企業合作搭建橋梁。 今年5月9日,省政府同意設立了一批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興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姜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陵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榜上有名。無論是興化“不銹鋼航母”駛向新藍海、海陵“新能源”的華麗轉型,還是姜堰“精密制造”天團的創新突圍,做強產業鏈是關鍵。泰州各地組織部門積極創設以產業聯盟黨委為龍頭、鏈主企業為骨干、“聯盟日”為載體、服務團為支撐的產業鏈黨建模式,以“補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盡力不越界”為指引,打通組織鏈、完善服務鏈、激活創新鏈,全面提升產業鏈黨建工作實效,為產業強市注入了“紅色動能”。 涵養創新力 用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 加速耦合叩開“未來之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泰州“家門口”的兩大戰略機遇。
今年4月18日,上海“泰州人才周”正式拉開帷幕,泰州與上海展開深度互動。在“泰州日”走進上海交通大學城市推介會上,市委書記姜冬冬向廣大青年學子發出了“愛才之州、泰想你來”的誠意:“誠邀交大學子從思源湖畔前往鳳城河岸,領略泰州之美,共赴春天之約,為飛躍而求實,為創業而攻堅。” “人才周”期間,泰州深化與上海知名高校、大院大所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泰州、更多優秀人才選擇泰州。滬泰以“大海新晨”產業體系為紐帶,通過園區結對、高鐵通勤圈建設等舉措,不斷探索滬泰共建科創集市、離岸創新中心,打造“一小時創新生態圈”的跨區域合作樣本。“泰州日”首站走進上海交大,推介大健康、海工船舶等特色產業,發布校地合作項目及1100余個崗位。 4月26日,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泰興(上海)投資促進會舉行。泰興經濟開發區聯合繆昌文、劉加平兩位院士,共同打造未來材料創新發展研究平臺。4月19日下午,姜堰區舉辦“千企聯百校”走進同濟大學產學研專場對接會,專家教授與企業負責人圍繞新型材料研發、產品制造工藝深入洽談,促成揭榜合作意向23項。 從上海到南京,6月4日至6日,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鏈發展,“泰有引力·電燃未來”“泰州日”產學研專場對接活動在南京舉辦。泰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恒新帶隊,走進南京工程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省數據交易所、中國電科第十四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主場活動現場發布了泰州市“大海新晨”產業前瞻技術“揭榜掛帥”需求,簽署了一批校地共建協議、校企合作協議,揭牌成立了南京工程學院·海陵區新能源(光伏和儲能)產業聯盟黨委服務站,分享了新能源、電子信息領域發展趨勢和創新成果報告,舉行了產業發展專家顧問聘任儀式。
一場場火爆的校園招聘活動,一個個掀起產創融合熱潮的“城市泰州日”……泰州帶著“大海新晨”產業體系的發展藍圖和“到泰州、泰周到”的營商承諾,向八方英才賢士發出誠邀加盟的“英雄帖”。 人才競爭短期看投入,中期看政策,長期看環境和生態。如何踩準時代的節拍,直面當今新技術、新模式演進趨勢?泰州的回答是:以人才體制機制的系統設計和動態革新塑造競爭比較優勢。 今年,泰州市深化“產才融合”機制,強化產業需求導向,精準繪制產才融合圖譜,圍繞“大海新晨”產業標志及“8+13+X”鏈群體系,動態編制產業緊缺人才目錄,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雙向耦合”。創新“人才評價”體系,建立以創新能力、技術轉化實效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賦予企業更大人才舉薦權。布局高能級科創載體,加速建設生命科學泰州實驗室、長三角醫學創新中心等平臺,承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溢出效應”,吸引京滬等地研發團隊通過離岸創新中心實現“飛地研發+本地轉化”。 完善“青年和人才8條”,緊盯青年和人才需求,量身推出覆蓋青年人才從“起跑”到“起飛”各個發展階段的專項舉措。組織部人才處室負責人介紹,“泰有引力”是泰州做好“人”的文章的關鍵,將進一步突出人才鏈與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積極推動高端人才、知識產權等要素,優先向重大項目配置、向高精尖項目傾斜,全力集聚一批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 “大海新晨”,一個浪漫的名稱,這是泰州面向未來的深情宣言。一如今年4月,市委書記姜冬冬在泰州(北京)產創融合推介會上發出的邀約:誠邀各位登上泰州這艘“發展快輪”,共赴星辰大海,共同書寫合作共贏的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