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歡樂中國年|泰州:小小萌娃,穿越古代當狀元
正月初五下午,泰州學政試院里,在身著古代服裝考官的監考下,20位小朋友每人一張桌,埋頭認真答題。這是有著“中國科舉院試博物館”之稱的學政試院,聯合泰州文旅集團文發公司開展“學思日進•儒香滿年”研學活動模擬科舉的場景。
明清樣式的古建筑,青磚砌成的照壁,“學政試院”四個金字熠熠生輝。從恢弘氣派的龍門出發,小朋友們身穿漢服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科舉盛行的年代。沿青磚石板一路走下來,孩子們在黨員志愿者的帶領下一同參觀千年試院。透過玻璃窗,孩子們有序地觀看到古時考生進行趕考的工具、金榜題名時的答卷、狀元及第時的服飾,感受到了泰州這座城市崇文尚學的文化氛圍。
“這里不僅是一個歷史遺跡,更是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文化體驗地。”據學政試院副主任崔健歆介紹,學政試院原是明朝都察院,清康熙以后成為揚州府治八個縣市考秀才的地方,101位學政在這里主持過300多場考試。泰州歷史上出過5位狀元以及106名進士,施耐庵、鄭板橋、劉熙載等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市民、游客來此可以像古時考生一樣體驗“跨龍門”,帶來好運、期待金榜題名。
隨后,萌娃們共同參與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舉考試。大家懷著激動好奇的心情,坐進了昔日莊嚴肅穆的考棚,每人坐在一間小屋中,用毛筆默寫相關古文。半小時后,經過考官閱卷,張貼仿古“科舉”榜單公布成績,王紫茜、袁茜涵、范一文等小朋友獲得前三名。 緊接著,大家回到考棚前方,在志愿者帶領下朗誦王艮的《樂學歌》,抑揚頓挫的讀書聲在古老的屋梁間回蕩。崔健歆說,利用學政試院自身文化內涵,開展沉浸式體驗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氛圍里學習和了解到科舉儒家文化,還能深刻感受泰州豐富的文化底蘊,從而增強孩子們的文化自信。“放榜頒獎環節,我緊張又期待,當聽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那種喜悅真的溢于言表。”9歲的范一文說,這次研學讓他懂得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樂學歌》讓他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也體會到了泰州學派所倡導的樂學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