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港:花3.3億元買“綠”清“零”
2024年12月29日下午5點,長江深國際靖江港碼頭,?康“國家能源601”海輪完成6萬噸煤炭過駁作業。智能在線監測顯示,近20小時的高效作業中,煤炭接卸損耗量接近于零,全程無粉塵溢出。至此,深國際靖江港打造的“綠色近零碳”港口,在運營一周年之際取得重大成效。
▲圖為深國際靖江港碼頭正在進行煤炭卸載作業。朱其攝 深國際靖江港擁有2個10萬噸級長江干線碼頭,煤炭是主要運營貨種,年總接卸量突破800萬噸。當污染防治成為港口發展普遍難題時,深國際靖江港從項目規劃、立項起就著手破題,決心“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斥資3.3億元建立全流程、封閉式、智能化的煤炭運轉“綠色通道”。 企業自主設計“智能化全封閉通道+料倉”,讓運來的煤炭由卸船機進入600米的封閉式皮帶廊道,直達全封閉料倉。碼頭腹地的巨型料倉將煤炭穩穩“罩”住,倉內設置霧炮、熱成像追蹤儀、粉塵濃度監測儀等智能裝備,不讓一粒粉塵溢出料倉,從根子上擺脫傳統碼頭卡車運煤、露天堆煤帶來的治理難題。 在實體綠色通道“護駕”之外,煤炭作業還有數字網絡“看管”。離碼頭700米的智能遠程操控中心,依托數字孿生技術1:1還原港口作業場景,與碼頭智能裝卸系統、揚塵在線監測系統、數字料倉系統互聯互通,實現24小時智能調度。揚塵監測數據直接連入江蘇省港口粉塵監管平臺,至今從未發現異常現象。
省生態環境部門提供的港口污水排放結果顯示,深國際靖江港已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碼頭通過建設岸電系統,配備船舶生活污水自主接收裝置,推進“中水回用”,不讓一滴污水流入長江。企業3個鋼結構全封閉料倉頂部,鋪設了6.3萬平方米光伏電板,年發電量高達1200萬千瓦時。 深國際靖江港總投資22.8億元。企業財務算了筆賬:用于綠色投入的3.3億元如果用來購入裝卸設備,一年可增加約450萬噸的接卸能力。“但對比傳統港口,我們每年可節約6100噸標準煤,更重要的是沒有對長江及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任何污染。” 深國際靖江港負責人梁濤說。 江蘇省環保集團工程技術公司專家鮑琨多年關注港口綠色轉型問題,他表示,深國際靖江港用前沿技術賦能綠色發展,讓“綠色、智慧、高效”形成核心競爭力,在長江沿線獨樹一幟,這種兼具創新性、引領性、可推廣的建設經驗,將示范帶動更多港口邁向綠色化。
|


港口運營以來,碼頭上一直觸摸不到煤灰。企業附近的東阜小區居民錢江經常來碼頭轉悠,他說他的鞋底從來沒見過黑印。攝影愛好者劉清感慨:“這里兼具港口工業與江畔公園的美感,把相片放大數倍,也不會發現一絲煤炭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