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海新晨”打造中部支點——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一
開拓進取、奮力拼搏的2024年值得禮敬,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更值得期待。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緊要關口的泰州,如何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剛剛召開的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給出了清晰而堅定的奮斗指引,那就是聚焦萬億目標,聚力“四篇文章”,持續攻堅突破,不斷攀登發展更高峰。 全力做好“產、水、文、人”四篇文章,“產”的文章是打頭的。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強調“產業是泰州擔綱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的根本支撐、核心所在”,強調“致力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背后的戰略考量在于,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和基礎所在。只有持續做大做強大健康、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兩個地標性產業,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代表“晨光力量”的未來產業,成為長三角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泰州才能突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合,突破產業層次總體不高的瓶頸制約,突顯產業立身、實體見長的發展優勢。 當前,高質量發展已進入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的新階段,而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致力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產業強市建設上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不斷提升泰州產業發展的位勢和能級。要推動傳統產業“發新芽”,提升科技含量促進高端化,依靠數字賦能促進智能化,利用低碳技術促進綠色化,在化工、機械加工、金屬制品等傳統產業的深度轉型中催生一批新質生產力。促進新興產業“長成林”,突出抓好“中國藥城”和“世界船都”建設,扎實推進在手的國家級和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千億級產業集群。著眼未來產業“快生根”,加快培育合成生物、細胞和基因技術、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等成長型未來產業,努力搶抓未來發展先機。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是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由之路。要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統籌抓好高水平創新企業培育、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打造,致力新增一批具有產業鏈生態主導力、關鍵環節掌控力的龍頭企業,加快建成一批服務支撐能力強、運行機制優的高能級創新平臺,著力形成“人才培養集聚—產業優化升級—城市功能完善—承載更多人才”的良性循環,以更為優良的科創生態助力產業拔節生長。 產業的發展壯大,根本上還要靠項目的持續突破。今年是項目攻堅年,要堅持以項目促發展、比業績、論英雄,堅持抓大不放小、引外也重內、上下齊上陣,健全完善“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泰州制造業的集群優勢、場景優勢、綜合成本優勢等比較優勢,致力招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為產業壯大注入源頭活水,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能。 園區是項目建設的主陣地、產業集聚的主載體。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把開發園區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動力更好釋放出來。要緊扣“形成一批專業化、特色化、綠色化的開發園區”,深化開發園區改革,完善園區干部擔當作為激勵保護機制,健全園區精準招商機制,全方位促進開發園區提質增效。 產業高度代表著發展高度,產業實力決定了城市競爭力。全市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把工作精力、資源要素和政策供給向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不斷營造“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的濃厚氛圍,合力推動優勢產業由局部優勢向整體優勢跨越、由一般優勢向明顯優勢跨越,以企業、創新的“高峰林立”和產業、園區的“高原隆起”標注中部支點的嶄新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