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切實減輕“非教學負擔”
臨近學期末,泰州市各中小學校師生都在專心致志復習,往年扎堆的社會事務進校園活動鮮見蹤影。12月28日,泰州市教育局公布覆蓋全市城鄉和各學段的26個省定觀測點學校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相關情況,今年以來,上述學校僅開展15場次“白名單”活動,切實為教師減輕“非教學負擔”,讓教育回歸本真。
2024年全國兩會,“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學負擔”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中,“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引發熱議。 “非教學負擔”一度是泰州各中小學校的“痛點”。不少單位(部門)常年盯著學校這塊“風水寶地”,開展種類繁多的“進校園”活動,但很多活動與學校和教師職責關聯度并不大。甚至有的單位還層層加碼,將活動的督查、評比、考核、創建等,與學校和教師考核評價掛鉤,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基層學校不堪重負,校長們焦頭爛額,教師們苦不堪言。
泰州市鳳凰小學校長劉衛軍做了個統計,2023年,學校全年接待“進校園”活動多達百余場次,僅10月份就有20場。今年,該校全年開展“進校園”活動只有3場。 “為應付各類非教學任務,教師們難以靜下心來提升專業水平、無法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這是舍本逐末。”泰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導處處長王雪飛說,面對學校反映強烈的社會事務進校園“負擔重”“拒絕難”問題,2024年初,泰州市啟動專項治理,制定公布《泰州市2024年社會事務進校園白名單》,共計14項,要求全市各校只能開展“白名單”內活動,且每學年自主選擇進校園活動總次數不得超過20次。 從全年“進校園”活動100多項減至14項,壓降86%以上,非教學負擔大大減輕。 “這學期,一共接到5項‘進校園’活動通知。”劉衛軍一臉輕松,“不用再疲于應付,教師更能專注本職工作,學校在教學、教研等方面成效提升明顯。”
“活動數量少了,質量卻提高了。”泰州實驗學校校長張所濱欣喜地說“減負”后的“進校園”活動多以“活動周”“活動月”集中展開,內容更貼近學生需求,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白名單’就是‘尚方寶劍’,徹底為基層教師‘松綁’,讓我們有底氣說‘不’!”興化市楚水初級中學教師朱燚拍手稱快,“往年,各類數據統計、小程序推廣、下載APP、線上答題等任務,讓老師和家長不勝其煩,今年明顯少多了。” “專項治理有效規范各類進校園活動,杜絕‘隨意進’‘無關進’,促使學校教育更聚焦主業,教師更能潛心育人。”王雪飛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