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建5萬個充電樁,讓職工“滿電回家”
據統計,泰州市住宅小區電動車保有量為99萬多輛,其中,高層住宅電動車保有量65萬多輛。隨著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一些小區因無處停車、充電樁緊張、地下車庫坡道陡等原因,頻發“進樓入戶”“飛線充電”現象,讓街道社區和物業頭疼不已。 小區 5萬個便民充電樁“上崗”
要規范電動自行車停放和充電行為,就要讓車輛有棚可停、有樁可充。今年以來,泰州市出臺文件,要求各物業服務企業以疏治堵,結合各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需求,參與制定電動自行車充停場所增建、改建計劃,合理規劃和建設充電設施。 一時間,泰州市各街道、社區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速充電樁“布陣”,推進停車棚建設和充電樁安裝工作,整治“飛線”充電、上樓充電、亂停亂放等行為。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充電點位23.5萬多個,其中新增充電點位5萬余個,遠超年初制定的2024年全市新增充電點位2.41萬個的目標。如:興化城區昭陽、臨城、垛田3個街道共新建充電車棚1800多處,新增充電接口2.8萬多個;興化鄉鎮新建充電車棚300多處、充電接口4600多個,總投資近億元。姜堰城區62個高層小區投建的327個車棚、11674個充電點位已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實現該區居民電動自行車有地停、有電充。
下一步,泰州市將繼續從實際需求出發,持續推動充電樁建設工作。2025年,全市計劃新增充電點位1.8萬個,到明年年底基本滿足小區居民電動自行車安全停放充電場所需求。 社會 各單位讓員工“滿電回家” 破解電動車“充電難”,光靠小區自己挖潛還不夠,泰州市相關部門也巧用心思,在小區以外的其他社會鏈條上求突破。 10月30日上午,記者在泰州市教育局辦公樓后側看到,充電棚內整齊停放著一排排電動自行車,車棚內充電插座安全規范、滅火器配備到位。每個插口旁邊,都印有二維碼,職工使用手機掃碼后即可充電。此外,充電樁還安裝斷電保護裝置,一旦充電時出現異常情況,會迅速切斷電源、發出警報。
“自從單位安裝了充電樁后,我天天‘滿電回家’。”泰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楊曉青告訴記者,現在,小區、單位都可充電,他再也沒有“里程焦慮”了。 市教育局充電樁建設是泰州市正在推廣“滿電回家”工程的縮影。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整治行動以來,泰州市住建局、機關事務局、消防支隊等部門鼓勵有條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非機動車棚建設,讓員工“上班充電、滿電回家”,從而大大緩解住宅小區的充電壓力。 泰州市住房事業發展中心物業服務科祝逸燦說,前期,在推進居民小區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工作中,由于空間不足、鄰避效應等原因,一些小區不具備增設條件,推進充電樁難度較大,“滿電回家”工程是對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有效補充。工程實施以來,泰州市各類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積極響應,排摸制定建設計劃。截至目前,具備條件的機關事業單位、規上企業、學校、醫院等部門和單位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率達88%,共有充電點位4258個,有效保障了職工電動自行車“吃飽回家”。 電費 均按“居民合表電價”收取 除了無棚可停、無樁可充因素外,收費問題也是制約電動自行車規范停車的一大原因。在大力建設充電樁的同時,反映充電“收費貴”“看不懂”的聲音也在增加。 為規范充電價格,今年9月底,省發改委和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規范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規范收費項目、嚴格明碼標價、落實電價政策、推動充電設施由電網直接供電等方面,規范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行為!锻ㄖ芬,凡居民住宅小區內的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供電,無論采用何種供電方式,電價均應按居民合表用戶電價計收。設施運營單位的收費主要包括電費和服務費,兩個費用須分別標示、分別計價。原則上,自2025年1月1日起,設施運營單位要全面實現電量單獨計量;對暫不具備單獨計量條件的充電設施,各地要推動充電設施運營單位升級改造設施。
據悉,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泰州市市場監管局目前正在開展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情況檢查。“檢查發現泰州市確實存在充電收費模式不統一、未明碼標價、價費未分別列示、計費復雜等情況。”泰州市市場監管局商品價格監督檢查處副處長趙步明說,對于檢查不合格的充電服務運營企業,執法人員督促其規范充電收費信息公示,要求其在公共充電場所、手機應用程序上分別標示充電電價、服務費項目與收費標準。 眼下,泰州市各地也積極探索降低居民充電負擔的破題思路。如泰興市,截至9月底,該市共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樁3萬余個,其中,政府投建的充電樁1.6萬個。從今年5月份起,政府建設的充電樁每度電只收取0.54元的居民合表電價,且不收取服務費,充電樁建設、運營維護費用也由政府承擔,推行平價充電后,該市的充電樁使用率飛速上漲,“上樓充電、飛線充電”現象驟減。姜堰區住建局則積極推動電價優惠政策落地,聯合農行姜堰支行在65個小區推出“一分錢充4小時”活動,引導車主們主動進棚充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