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留鳥種類日益豐富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城區留鳥觀測項目順利落幕,其豐碩成果不僅彰顯了主城區生態環境的顯著提升,也生動展現了留鳥種群的多樣性和活力。 留鳥種群多樣性令人矚目
△黑水雞 本次在海陵區城區共計調查到鳥類1189只,隸屬于25科37屬40種。調查結果顯示,城區留鳥具有數量多、種類豐富和生態類型全面等特點。其中,以猛禽為代表的有鳳頭鷹,以陸禽為代表的有珠頸斑鳩、山斑鳩等,以涉禽為代表的有白鷺、夜鷺等,以攀禽為代表的有噪鵑、戴勝等,以鳴禽為代表的有灰喜鵲、烏鶇等。城區留鳥種群數量的穩步增長和種類的日益豐富,不僅豐富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也進一步驗證了生態環境改善對鳥類種群多樣性的積極影響。 鳥類繁殖環境持續改善
△鳳頭鷹 調查期間,技術人員在泰州市人民公園拍攝到一只鳳頭鷹。據了解,本次并非首次在城區發現鳳頭鷹。早在2017年,就有在人民公園發現鳳頭鷹的記錄。與此同時,技術人員在踏勘過程中,記錄到鳥類巢穴60個,包括灰喜鵲、烏鶇、黑尾蠟嘴雀、喜鵲、棕背伯勞、家燕、黑水雞、珠頸斑鳩、紅尾伯勞、黑卷尾等數十種鳥類的巢穴。技術人員陶婷婷介紹:“我們多次見到了正在營巢、孵卵或育雛的鳥兒。在破殼的幼鳥中,不僅有孵出單只幼鳥的烏鶇,也有一窩孵出4只幼鳥的家燕、黑水雞等。鳥類的良好繁殖狀況正是海陵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力佐證。” 留鳥行為習性研究深入細致
△棕背伯勞 在全面統計留鳥種類與數量的基礎上,該項目深度挖掘并細致研究了留鳥的行為習性。技術人員通過長時間的耐心觀察和精確記錄,揭示了留鳥在覓食、繁殖、棲息等關鍵生活環節中的獨特規律和特點。這些寶貴的數據資料不僅為海陵區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留鳥的生態習性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后續生態研究和保護工作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和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