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向“新”而行 打造百億級油氣裝備產業集聚區
10月17日上午,姜堰召開“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發布會——裝備園區(白米鎮)專場。
裝備園區(白米鎮)是姜堰“中部工業集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江蘇曙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民油井華高(江蘇)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等石油裝備制造企業252家,重點發展以油氣裝備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及相關配套項目。園區是江蘇省重點扶持的100家特色產業集群,先后榮獲“江蘇省油氣裝備出口基地”“江蘇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等稱號。2023年,園區工業開票銷售突破80億元,油氣裝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建強“產業鏈”,以“鏈”聚企匯動力。裝備園區(白米鎮)支持引導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產業鏈整合和商業模式創新,進一步提升主導權。江蘇曙光集團建有江蘇省海洋油氣鉆井設備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以及李鶴林院士工作站,產品遠銷國內各大油田和墨西哥灣、中東、西非等地區的20多個國家,今年開票銷售預計突破15億元。重點外資企業——國民油井華高(江蘇)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發展迅速,今年開票銷售有望突破10億元。
針對性地選取在油氣裝備企業集聚、產業關聯度高的地區,組織開展投資推介會。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在上海、北京、蘇州舉行油氣裝備產業專場投資推介會,成功簽約12個億元以上項目。落實“項目管家”和“一企一策”服務機制,提高項目立項、審批、建設速度達20%,完成億元以上開工、竣工項目各2個。 園區不斷完善交通網絡,新建拓寬道路確保物流暢通。全面實現“九通一平”和污水管網全覆蓋,日處理能力4800噸的工業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全部連接到項目地塊,項目落地即可接通使用。園區現有兩棟16000平方標準廠房以及400畝的存量工業用地,拿地即可開工建設。
優化“服務鏈”,以“鏈”惠企提效力。深化鎮黨政負責人掛鉤聯系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機制,選派44名駐廠專員“點對點”聯系服務鏈上企業,全程代辦土地規劃、建設施工、獎補兌現等各類手續。今年以來,收集解決用工、排放、能耗等問題訴求62個,幫辦代辦各類手續50余件,減少企業跑腿近100次。利用“并聯審批”“容缺受理”等政策,縮短審批時間;利用“堰商匯”服務平臺,采取不見面審批,為企業提供便利服務。近年來,每年給予轄區內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等獎補資金500萬元左右。 持續開展別具特色的企業家“沙龍”活動,按照每期一專題,邀請相關部門領導、行業專家、企業負責人,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座談交流,并適時組織外出參觀相關行業的領軍企業,引導本土企業把握新機遇、開拓新視野。通過硬環境和軟服務協同,努力打造優質高效便捷的營商投資環境,吸引項目落地,促進產業發展。
激活“創新鏈”,以“鏈”興企增活力。依托江蘇理工學院、中國石油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聯手扶持人才與產業精準對接,先后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0人次。先后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6次,為59家用人單位發布崗位信息450條,招聘招工400余人,其中青年人才達153人。今年,全鎮新增本科生就業200余人,其中研究生學歷或高級職稱以上的達20人,基本形成以工科為主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 建立“項目管家”機制,組建5支專業服務隊深入企業,為其科技轉型提供保障。今年以來,成功實施“智改數轉”項目22個,5家企業分別創成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獲批泰州市重點實驗室1家,申報市級科技成果轉化1項、市級以上科技計劃2項。組織鏈上企業開展技術交流活動,建立產業技能人才庫58人,引導開展技術研發、攻關創新,確定課題項目3個,助力企業向高端化延伸,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
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制定系列獎補激勵政策,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在科技創新方面,累計發放各類獎補資金439萬元。在人才激勵方面,每年上爭人才獎補資金40余萬元,去年協助鈞風電控成功申報省“雙創”項目,獲批資助金額100萬元;同時,每年年底對表現特別突出的優秀人才和相關企業科技人才工作者進行表彰和獎勵。在知識產權方面,發放政策性獎補60余萬元,全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43個。 下一步,裝備園區(白米鎮)將繼續聚焦油氣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服務體系,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入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全力爭創國家級高端油氣裝備產業基地。 來源:鳳城泰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