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泰州奮楫先 | 姜堰:謀發展 譜新篇
“潮涌泰州奮楫先”——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大型融媒體主題宣傳,繼續推出“潮涌泰州·市(區)篇”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今天走進泰州市姜堰區。
75年光陰,幾代人的記憶。透過一張張老照片、一段段舊視頻,歲月的痕跡,可見、可感。過往的歲月中,見證姜堰發展變遷的東西有很多。先把歷史的時針撥回到1951年。 姜堰區實驗小學北街南校區。1951年6月,正是在這里,學校前身——泰縣姜堰小學的師生們向全國小朋友發起捐獻“中國兒童號”飛機的倡議。
當年7月底,捐獻已達到了100萬元(舊幣)。這些錢當即送交縣里的抗美援朝分會,作為購買“中國兒童號”飛機的專款。1951年7月20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來信,稱姜堰小學少年兒童的捐獻活動為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盛舉。如今,有兩架1:1復刻的“中國少年兒童號”飛機模型坐落在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兩個校區,成為姜堰教育獨有的精神標識。 坐上搖櫓船,聽一曲小調,行進在阡陌交錯的水道中,和溱湖濕地的深度接觸令人陶醉。
近年來,姜堰區先后投入50 多億元,打造景區水上行進式燈光演藝秀,建設麋鹿靜養園、野生動物保育園、水下森林公園、景觀生態園,恢復 588.6 公頃生態濕地。以溱湖為核心,姜堰區正在,打造總面積達49.5平方公里的特色田園鄉村示范區——溱湖灣,這里不僅濃縮了旅游的精華,也成為當地全域旅游的重要窗口與核心板塊。圍繞“春會船、夏戲水、秋品蟹、冬泡泉”主題,姜堰區全挖掘資源稟賦、開發特色項目、創造產品供給,打造“農文商體康旅”融合發展的先行地、示范區。 發展醫藥產業 筑牢“康養”之基 這些年,圍繞“康養名城”的發展定位,我們豐富“康養”內容和外延的同時,大力發展醫藥產業。
蘇中藥業集團在生產設備上的重大變革。從打包到封裝,所有工序都由自動化設備完成,整個生產現場呈現出的是高效、有序。不僅減少了50%的人工投入,同時包裝材料的損耗也降低了40%以上。不僅效率提高了,損耗也降低了。每臺設備還將安裝一套特殊的系統,讓整個生產流程變得更加優化。 整個設備安裝了MAS系統,它在實現自動化的同時,能夠很好的整個后臺的生產數據,對整個生產運營的質態以及產品的質量,做出更好的把控。 在深耕制藥領域的同時,企業嘗試向醫療器械和健康產品等新興行業進軍,兩大板塊的年產值近1億元。今年上半年,企業實現開票銷售26億元,入庫稅收1.6億元。 目前,姜堰區正在按照出臺的大健康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有序推進34項重點任務,成立修正大健康產業基金,推動特醫食品、高端醫療器械等項目加快落戶,截至去年底,大健康產業規上企業205家,年產值215億元。力爭到2026年,大健康產業規模超過350億元。 致力家庭農場改革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在小楊家庭服務農場聯盟,有一些農場主正在緊張商議著秋收事項。
小楊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曾是全國首個村級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它整合各個家庭農場的農業機械以及技術、資金、人力資源等,建立了為農服務、農機、植保、糧油產銷4個合作社,為本社區及周邊的家庭農場提供糧食烘干、農機作業、病蟲害統防統治、糧食訂單銷售等服務。目前,小楊社區18個家庭農場平均年收入在12萬元,村民土地租金+分紅+務工的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 以入選全國和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姜堰區還聚焦家庭農場轉型升級與集群發展,緊扣主體職業化、技術集成化、管理規范化“三化目標”,累計培養鄉村振興技藝師773人。促進糧食生產節本提質增效,畝均增收200元以上。建立一整套家庭農場管理服務制度流程,培育各級示范家庭農場362家。 發揮精密制造優勢 筑牢經濟“硬支撐” 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這里出產的轎車精鍛齒輪產銷量連續15年位居同行業首位。
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科部長宋偉介紹:“這是我們最新引進的智能AI檢測系統。通過該系統,我們可以實現產品質量的數據,包括技術數據的實時采集,避免發生異常的時候,及時預警。” 截至目前,企業累計投入超過40億元,用于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科技攻關,正逐步由單一的齒輪零件供應商發展成為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差速器總成核心供應商。 作為筑牢經濟“硬支撐”的優勢產業,精密制造包括汽車零部件及油氣裝備、新能源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四大類,2023年的產值接近900億元。今年,姜堰區還出臺新的工業強區兩年行動計劃和推進新型工業化等一攬子政策,引導四大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力爭到2026年,精密制造特色產業規模占全部工業比重80%以上,成為長三角重要的精密制造產業基地。
無論是面對過去,還是展望未來,普通市民都有許多感想要訴說,有許多建議要表達。一起來聽聽百姓的心里話、知心話。 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社區黨委書記王政說:“我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路道更加寬廣,還進行了白改黑。我們的游園、節點、停車場更多了。” 全國政協委員、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高金鳳說:“教育資源的均衡,從原來的基本均衡走向了高位均衡。從硬件資源一個樣走向軟件資源同步走的一個狀態。” 姜堰區先鋒公益發展促進會會長馬曉兵說:“我希望將來姜堰的城市規劃,尤其是在道路等方面,特別是有效解決學校門口經常堵的問題。” 姜堰第二中學外教約瑟夫說:“因為我喜歡戶外活動,所以未來我期望姜堰會有更多的公園,比如森林公園。最后,我想說我很喜歡姜堰。” 進入四季度,對照年初既定目標,姜堰區該如何保持發展定力,繼續攻堅克難,實現完美收官。
姜堰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孫靚靚說:“我們將聚焦‘康養名城 活力姜堰’發展定位,堅持產業為先、城市為基、民生為本,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錨定‘建設長三角重要的精密制造產業基地’目標,全力推動傳統產業煥新蝶變、新興產業厚積成勢、未來產業搶灘布局,努力在人工智能、低空飛行器、精密減震設備等領域開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秉承‘公園即城市、城市即公園’的理念,啟動新一輪城市更新行動,加快推進暴寶莊園、水上樂園等一批新潮項目,改造布局一批口袋公園、城市綠地、護學空間,精心打造以‘漁窯耕讀’為內核的溱湖灣片區,充分彰顯原生態的靈韻之美和年輕態的時尚之美。始終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全面落實中央‘就業優先24條’政策,全力保障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快推動教育創新發展、醫療特色發展、養老差異發展、托育普惠發展,用黨員干部的躬身實干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