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高港:“地名+”服務釋放沉淀千年的地名能量
這段時間,泰州市高港區大泗鎮霍堡村村民蔣華生的牛肉生意火爆。“自從店名在地圖上顯示出來后,前來求購牛肉的人明顯增多,各地都有人過來。” 蔣華生從事牛肉加工已經20多年,過去采購商只能摸到村口,然后打電話和他聯系,一來一回費時又費力。近年來,蔣華生開始通過網絡直播推廣自己的產品,最大的煩惱是無法向網友介紹自己牛肉作坊的地址。“怎么說?沒法說!在導航上都不顯示!”
在霍堡村,有50多戶村民從事牛肉加工和經營,傳承著自清朝以來的牛肉加工技藝,但對外地牛肉收購商來說,由于道路偏僻,要找到一家家零散的牛肉作坊有些費力。近年來,泰州市積極實施“深化鄉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家園”行動,僅霍堡村便新命名十多條鄉村道路,并錄入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導航軟件。“現在外地來買牛肉的,只要循著路牌、開車跟著導航就能找到我家。”蔣華生說。 犇牛巷、伏牛巷、執耳巷……霍堡村將傳承百年的“牛文化”融入這十多條道路名,并通過各類直播平臺廣而告之,巧妙地宣傳本地特色鄉土文化,不僅叫響了“霍堡牛肉”品牌,還把村子成功打造成省市休閑觀光鄉村旅游示范點。 據介紹,截至目前,泰州市已新命名道路82條,累計投入資金70萬元,設置鄉村地名標志368塊,被確定為省級“鄉村著名行動”先行區。
走進高港區白馬鎮,每一個院落、街道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打開手機掃一掃,鄉村地名來歷、歷史變遷、文化遺存、旅游景點等便映入眼簾。“近年來,人們對地名信息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泰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處長劉少峰介紹,我市以“鄉村著名行動”為契機,設置地名簡介二維碼,對重點地名進行特色標志設置,添加地名簡介,更好發揮地名標志導向作用。 “地名不只是簡單的文字組合,更傾注著濃濃的鄉愁情感,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可以發揮獨特作用。”劉少峰說。
一些地方特色農產品融入地名元素,已經成為“鄉字號”“土字號”公共品牌,比如“蔣垛豬頭肉”“劉陳豬四寶”“大倫羊肉”“曲霞湯包”“黃橋燒餅”等。“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并探索‘地名+地理標志’‘地名+文化資源’等模式,把千百年來沉淀在地名上的各種能量釋放出來,不僅提升鄉村產業品牌的附加值、影響力和美譽度,也可提升鄉村文旅資源知名度,助推鄉村產業發展。”劉少峰表示,下一步,泰州市將深化數智賦能,整合資源數據,為多領域提供標準、規范的區劃地名信息服務,并和相關部門一道實施“地名+”行動,進一步賦能鄉村振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