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智能方艙里種出致富菇,特色農業富民帶動作用凸顯
近日,記者走進泰州市海陵區蘇陳鎮周埭村的共享微菇廠,遠遠就能看到標有“數智種植方艙”字樣的方艙群。一間30平方米的智能方艙內,一根根菌菇棒均勻排列在立體層架上,長勢喜人。不久以后,這些新鮮的菌菇將按訂單通過冷鏈銷往江浙滬等地市場。 “每間方艙可設置6至8層,種植菌菇2500棒左右,種植密度比傳統大棚種植高出5倍以上,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種植效益。”蘇陳鎮周埭村第一書記孔杰介紹。
周埭村數智種植方艙菌菇種植項目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7月份,13個智能方艙全面建成,開始試運營。方艙采取層架式垂直種植方式,標準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即使遇到雨雪、旱澇、寒流、高溫等極端天氣,通過對智能菌菇房的精準調控,也可實現菌菇連續高效生產。 孔杰介紹,智能菌菇方艙將工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有機結合,實現集生物技術、室內環境控制、設施農業和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于一體的種植模式。每個方艙內部裝備了先進的控制系統,可以模仿各種菌菇在自然界中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環境,形成一個智能化的小型生態系統。 “可以根據菌菇生長的需求,及時啟動相應的設備,調整相關數值。”技術人員冮洪福現場演示了如何調整艙內數據。走進一間智能方艙,艙室里霧氣騰騰,淡淡的泥土氣息撲鼻而來,一棒棒菌菇在模擬自然環境條件下靜靜萌發…… “這里的光照、濕度、溫度,都是模擬秦嶺的環境,有利于這些菌種的快速生長。”冮洪福介紹,“一年四季都能出菇,不再受到土地和天氣等因素的限制。每個批次的菌菇都能達到最佳的品質和穩定的產量。” “我們現在種植了近10個種類的菌菇,訂單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共享微菇廠負責人劉俊慶表示,“村里正在幫著我們與相關電商平臺對接洽談,進一步擴大銷售渠道,為后期大規模種植及推廣做好準備。” 周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秋紅介紹,周埭村行政區劃面積較小,可用資源少,于是村兩委在高效農業上做文章,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將該村閑置場地改造成方艙菌菇種植項目。該項目采用的是凈資產出租經營,除了采收用工能夠增加村民收入外,每年可以給村集體帶來4萬元以上的收益。 “就在家門口打工,方便。100塊錢一天,賺點生活費。”家住附近的王連娣有時候過來幫幫忙,工作時間靈活,又能補貼家用,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她來說,這是一份不錯的選擇。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