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人民路發掘出古城北水門遺址
8月7日上午,泰州市區人民路(光孝寺北門-鼓樓路)在改造工程施工過程中發掘出古城北水門遺址。
在市區人民東路與新民街交叉路口,一片層層疊疊壘砌成拱狀的古代城磚清晰可見。
經過現場簡單勘驗,初步確認為《泰州志》中所記載的城北水門遺址。
泰州市人民路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梅林說:“在開挖探溝的時候,發現了現場的磚塊與普通的磚塊不一致,所以第一時間向指揮部進行了匯報,我們要求施工單位立即停止施工,采取保護措施。”
泰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泰州博物館原副館長黃炳煜表示:“這是泰州城市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我們要好好重視,它已經被埋在地下上百年,現在發掘出來了。通過這一次發掘,把它揭示、展示出來,并把它保護起來,告訴后人當年是怎么樣治水的。” 新聞1+ 1
水門也稱水關,特指古代穿城壁以通城內外水系的閘門。古代北方城墻一般都有護城河,用于保護城市安全。南方由于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水關則多了一個功能,成為城墻的一個水上大門,連通城墻內外河道,大小船只可以通過水關進出城墻,是古代水上交通關卡設施。
南水門遺址是在2009年12月城防工程施工中被發現的。后經泰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發掘,發現了礌石、古錢幣、陶罐等文物。通過對水關遺址結構及出土銘文城磚的分析,并結合相關歷史文獻,可以認為泰州古城主要建于南唐時期,宋代進行增修,同時城壕的高度和深度也進行了擴展,后在明清時期曾多次修繕。
記者:翟旭陽 通訊員:可小利 呂正安 編輯:陸楚媛 審核:戚翔 聞棟 主編:孟海燕 監制:朱建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