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泰州:小網格托起民生大幸福
近日,泰州市區綠地世紀城10幢、15幢的居民迎來了兩座全新的充電雨棚,困擾他們許久的充電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這要歸功于鳳凰街道周山河社區的網格員們。 今年6月初,網格員于曉偉在巡查中發現,這兩幢樓因為充電樁數量有限,導致許多居民不得不在外尋找充電點,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隱患。在了解居民訴求后,社區網格員及時將問題反饋給小區物業部門,很快充電設施建設計劃出爐。經過一個月的努力,10幢、15幢的充電設施建設圓滿完成。新建成的充電設施不僅數量充足,而且操作簡便,受到居民一致好評。充電設施建成后,網格員們還定期巡查充電樁使用情況,及時清理雜物、維護設備安全,并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居民對充電樁的認知度和使用率。 如今,在泰州市的各個社區,誰家有事最先想到的就是網格員。泰州市現有7194名專職網格員,每天奔走在各自負責的網格里,幫助解決群眾困難,助力化解社會矛盾,全力排除安全隱患。 泰州市建立“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多元化參與、規范化運行、信息化支撐”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讓每個居民享受人性化服務,每個社會組織、社會資源得到充分調動,從而把各類社會問題、社會矛盾處置在萌芽狀態,把各類公共服務、民生服務延伸到最基層,保障和促進社會安定有序、和諧穩定。泰州市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于2017年啟動,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成效明顯。 目前,泰州市構建起市、縣、鄉、村、網格上下貫通、聯動融合、齊抓共管的“三級指揮、四級聯動、五級協同”網格化治理體系。城鄉社區以300戶左右為標準劃分綜合網格7194個,以50戶左右為標準細分“微網格”3.39萬個,把社會治理觸角延伸到基層“末梢”。 “黨建+網格”,讓基層的活力更強。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的原則,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紅色堡壘”,全市共成立網格黨支部5517個,實現“一網格一支部(黨小組)”,形成了村(社區)黨總支(黨支部、黨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志愿者“五位一體”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同時,各地拓展消防安全巡查、文明城市創建、重點人員健康管理等重點工作進網格,建立健全多方協調配合、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體制,推動網格治理落地見效。 在配備和穩定專職網格員隊伍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治理力量下沉,推進“網格+”聯動融合,整合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物業、志愿者等各類力量,共同助力基層治理,形成了由1個網格長、1個網格指導員、1個專職網格員、N個微網格聯絡員、N支社會力量共同構成的“1+1+1+N+N”網格工作力量體系,推動治理主體多元化,提升網格體系承載力和戰斗力。 “網格工作不是什么都能裝的‘大籮筐’,網格員也不是什么都要干的‘老黃牛’。”泰州市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負責人趙建兵介紹,為提升網格事項精準度和落實力,讓網格真正為民所用,泰州市不斷健全完善網格事項準入退出機制,科學合理制定網格事項清單、網格員職責清單。同時,進一步健全完善“網格報告、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細化網格化聯動部門職責任務,建立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直接聯系網格制度,壓實領導責任,讓網格員集中精力開展政策法規宣傳、社情民意收集、矛盾隱患排查、民生代辦服務等工作,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格中結”。 近年來,泰州市通過信息支撐,智治賦能,著力破解“數據不融合、系統不聯通”的問題,推動治理手段智能化。全市打通“泰治理”網格化社會治理平臺與12345政務服務、公安110非警務等綜合平臺的通道,深化“多通整合”,強化任務協同、算法協同、數據協同和資源協同,嚴格落實網格員只用一個信息采集類APP,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推動各類基礎數據上圖入格,豐富完善網格GIS地圖,實現“人、地、事、物、組織”等治理要素精準定位、全面掌握。 針對特殊群體、重點領域,泰州市研發精神障礙患者、出租房屋、家庭婚戀糾紛、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等風險預警監測模塊,搭建人工智能預警分析模型,全面開展網格基礎數據“清倉見底”行動,扎實推進“警網融合”,及時感知各類風險,實現從被動“堵漏洞”向主動“察風險”轉變。全市網格共向警格推送數據900萬余條,新增地址2263個,建筑物1701個,流動人口102066人,寄住人口390589人。 下一步,泰州市將全力推動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地方性法規的制定,著力解決網格工作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切實提升網格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今年以來,已組織專班人員赴先進地區開展實地調研,5月份完成了《泰州市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草案)》初稿。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