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浙兩地攜手為烈士辛家齊找到親人
“謝謝你們千里迢迢來一趟,我終于知道去哪兒看小叔了!”6月28日上午,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平田鄉桐樹坑村村民辛明杰看著遠方來客激動不已。“泰慰英烈·幫您回家”尋親專班圓了辛明杰多年的心愿——他的小叔,革命烈士辛家齊的安葬地找到了! 山重水復疑無路 讓英烈魂歸故里,是烈士親屬和全社會的期待。6月28日上午,泰州的尋親專班工作人員一下動車,就風塵仆仆趕赴黃巖區平田鄉桐樹坑村走訪。 行前,泰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褒揚處處長張華憂心忡忡,“我們這次可能要撲空了。中華英烈網顯示,辛加齊烈士出生于1924年,犧牲于1947年5月,犧牲地點是山東省蒙陰縣孟良崮,而合葬墓中的辛家其是1949年4月犧牲在永安洲。”
此前,尋親專班查閱多方資料和線索,初步判斷合葬墓中的“辛家其”烈士為臺州市黃巖區人,隨即聯系黃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請求協助。黃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反饋,該區平田鄉的辛家齊烈士是1947年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的。 “加”與“家”不同,“其”與“齊”不同,可能是當年合葬墓立碑時誤寫。令人困惑的是,為什么犧牲時間和戰役不一致?此前,20軍將士后代提供的英烈名單上,清楚地寫著“辛加其,1949年在永安洲犧牲。”會不會是中華英烈網錄入信息時搞錯了? “不到現場,你永遠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尋親專班商量后,決定去實地走訪。 柳暗花明又一村 得知泰州來人核查辛家齊的情況,辛明杰、辛明法立即放下手頭所有的事到村頭迎接。 群峰環抱的美麗村莊桐樹坑,曾是中共臺屬特委機關駐地,也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臺州的革命根據地,被稱為“高山上的戰斗堡壘”。 “參軍上戰場,堅決不做亡國奴!”在這樣的紅色氛圍里,桐樹坑村參加革命者眾多,辛家出去的人也多。“除了小叔辛家齊,我們家還有二伯、堂伯、堂嬸都參加了革命。”辛明杰說,1925年出生的辛家齊是當時家中最小的孩子。 “我小叔參加過孟良崮戰役,但他是在渡江戰役前犧牲的。和小叔一起參加渡江戰役的堂嬸蔣夏香告訴我爸,辛家齊是排長,渡江前他自請加入先鋒隊沖在最前頭,他所在的排被命名為‘辛家齊排’。那場仗打得很慘烈,小叔所在的先鋒排都犧牲了。”今年71歲的辛明杰回憶說。 據了解,蔣夏香1938年起從事地下工作,后參加浙東游擊隊,先后參加魯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2006年去世。 “戰時很多戰士的信息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我們發現辛家齊的犧牲時間等與泰州方面提供的有出入,第一時間尋找親屬確認情況,發現中華英烈網上的信息有誤。”黃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褒揚科科長金國華說。 在桐樹坑村的中共臺屬特委機關舊址紀念館,記者看到了辛家齊烈士的生平簡介和戰斗故事,他英勇犧牲時才24歲。 結合多方渠道提供的資料和信息,大家最終確認泰州合葬墓中的“辛家其”即臺州市黃巖區平田鄉的革命烈士“辛家齊”。 辛家人終于了卻一樁心事
“雖然沒找到小叔的尸骨,但我們從沒有忘掉小叔,聽說他和我爸長得最像,我們給他畫了張像放在家里,每年清明、冬至祭祖的時候,我們都要給小叔擺一雙筷子。”辛明杰說。 “我年紀大了,不知道在世時能不能找到(小叔)。我囑咐幾個侄子,要一直找,一代代找下去,總會有消息的。”情到深處,辛明杰忍不住落淚。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正值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泰州市“泰慰英烈·幫您回家”為烈士尋親活動給辛家帶來了好消息。 “終于了卻了這樁心事。我得馬上告訴幾個侄子了,過段時間一起去泰州祭拜。也告訴小叔,家里人一直都惦記著他。”辛明杰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