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豫劇《花木蘭》綻放“百梅爭艷”舞臺
她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少女;她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孝順的女兒……花木蘭形象早已深入人心。6月23日晚,“梅花獎”得主陳新琴登上2024“百梅爭艷”戲曲匯“梅花獎”精品劇目展演的舞臺,帶領泰州觀眾走近了豫劇藝術世界里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傳奇人生。
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豫劇大師常香玉帶領香玉劇社在半年時間里走遍大半個中國,用義演捐款完成了為志愿軍捐獻一架戰斗機的心愿。她的丈夫、豫劇編導陳憲章還特意將京劇《木蘭從軍》改編為豫劇《花木蘭》,將該劇作為主要劇目進行義演,唱響中原乃至全國,“國家有難,不分男女,人人有責”,所到之處無不激發了廣大觀眾的愛國熱情。
如今,《花木蘭》經過幾代豫劇人的傳承發展,不僅是常派保留劇目,也成為全國各豫劇院團的常演劇目。此次在泰演出的豫劇《花木蘭》,是2009年由商丘市豫劇院在保留原版經典唱腔唱段基礎上,融入當代審美,提升舞美造型的版本。至今已演出數百場,受到廣大戲迷的認可和歡迎。 “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這女子們哪一點兒不如兒男!”演出中,陳新琴領銜飾演花木蘭,生動演繹了南北朝時期,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為報效祖國,在戰場征戰12年,取得了赫赫戰功,成為巾幗英雄的佳話。“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等經典唱段,鏗鏘有力的河南梆子不僅說得“劉大哥”心服口服,也唱進了觀眾心里。陳新琴的表演既突出了花木蘭的英姿颯爽,也展現出豫劇唱腔鏗鏘大氣、善于表達人物喜怒哀樂的獨特藝術魅力。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更是引得臺下觀眾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花木蘭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宋代郭茂倩編撰的《樂府詩集》中的《木蘭辭》。1912年,京劇大師梅蘭芳與齊如山合作,將《木蘭辭》改編成京劇《木蘭從軍》。梅蘭芳既唱旦角,又反串小生,在戲路上進行了大量創新,成為其早期代表作,影響深遠。其后,參照京劇《木蘭從軍》和《木蘭辭》故事的戲劇作品遍及越劇、評劇、黃梅戲、粵劇、桂劇等各個不同劇種,至今京劇及各劇種的演出,多以梅蘭芳的腳本為基礎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