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源頭活水澆灌鄉村振興發展沃土
“三夏”時節,泰州市海陵區的田間地頭,處處呈現一派豐收景象,一片片莊稼,隨著微風搖擺,掀起層層波浪,種植大戶們忙碌地收割著小麥。而在幾年前,這片地還是一塊撂荒地。近年來,海陵區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用源頭活水澆灌鄉村沃土,因地制宜走出一條農業提質增效、農村繁榮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發展新路。 產業“活水”開荒擴土
過去,因為勞動力外流、人口老齡化等原因,海陵區不少土地變成撂荒地,華港鎮溪西村就是其中的典型,村集體收入全靠微薄的土地流轉管理費來維系,缺乏發展活力和造血功能。2019年,溪西村注冊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動員村民以自家承包地入股,解決了一家一戶生產規模小、收益低的問題,最大限度釋放了土地紅利。如今,溪西村已經整合了1100多畝的土地,其中大部分分包給種植大戶。種植大戶除了每年給村民土地租金外,還會上交小部分給村里作為經營性收入,實現種植大戶、村民、村集體三方共贏。種植大戶段玉愷說:“溪西村的田,原來都是小田和荒田,村里面整合規劃成了大田給我們種,讓我們機械化種植。”
在探索“小田變大田”的同時,溪西村也積極上爭扶持資金,于去年新建了50畝的鋼架蔬菜大棚,并采取自種自營、統管統收的方式,將“荒地”打造成“菜籃子” 。眼下,蔬菜大棚內的絲瓜、青椒、番茄等蔬菜正在被采摘、打包,隨后運輸到蘇中農貿市場,售賣到千家萬戶。蔬菜大棚管理人員張羊西說:“目前我們的絲瓜和番茄每天能上市500斤左右,我們溪西村大約種植了50畝田的蔬菜大棚,每年大約能為村集體增收35萬左右。” 除此之外,改造、擴建老舊破損、以零散出租為主的老農具廠,出租給企業,為集體增收3萬多元;盤活老農業公司閑置資源,翻建900平方米的廠房,為集體年增收15萬元;通過發包水面資源、提高服務費等全年累計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53.08萬元…… 金融“活水”澆灌熱土 “看天吃飯”“谷賤傷農”,近年來,受天氣、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豬等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農戶的種植、養殖收益難以得到保障。為降低生豬價格下跌損失,規避養殖單位經營風險,保護養殖戶的切身利益,近日,海陵區生豬價格“保險+期貨”項目首單簽約儀式順利舉行,首批試點項目由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市海陵支公司牽頭承辦,保費來源分三塊,其中區級財政承擔50%,“華泰期貨”公司承擔30%,農戶自繳20%。
據悉,生豬“保險+期貨”可以有效發揮風險保障和金融服務作用,利用市場化手段補償養殖戶因生豬價格波動所導致的損失,“兜底”生豬養殖價格,助力生豬產業穩健發展和再生產,是“財政+金融”共促鄉村振興的一項創新實踐。 除了運用市場化手段保障農民利益,海陵區還加大與銀行合作力度,為農村地區帶來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務。海陵區與泰州農商銀行簽約,將全力保障糧食全產業鏈信貸投放,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持續發力。 人才“活水”滋養沃土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隨著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歸家鄉。徐艷7年前回到老家泰州,如今,徐艷踏上了短視頻這一大流量賽道。她積極學習拍攝技巧,在摸索中,漸漸找到了自身的創作風格,賬號運營也越發得心應手。
“直播間的家人們,大家好!現在帶給大家的這款產品,是我們麒麟灣大米……”在香草灣直播基地,屏幕前的徐艷正用通俗有趣的語言,向網友介紹本地特色農產品,吸引眾多網民圍觀點贊,并詢問如何購買。如今,直播已融入了徐艷的日常生活。在徐艷的宣傳帶動下,依托抖店、微信商城,鮮豐匯等線上平臺,香草灣2023年線上銷售額達2000萬元。 為了帶動附近農戶增收,徐艷還積極組織公益電商培訓課程,為附近種植農產品的村民現場傳授直播經驗。如今,依托香草灣直播基地,成功孵化萌寵樂園、花木經營、直播達人MCN機構等企業十余家、直播賬號130多個,搭建“泰州抖音達人群”,網羅本地網紅達人428名,累計培訓千余人次,有效促進新業態女主播互幫互學、資源共享。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海陵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