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煥新”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
在泰興黃橋經濟開發區華星機電活塞加工智能制造車間,全自動加工線和焊接線高速運轉,機械手臂靈活揮動,快速抓取產品。通過智能化改造,華星機電平均每條生產線用工人數從4人減少到1人,整體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
華星機電的智能化改造是泰興產業向“新”而行的一個縮影。瞄準產業的未來,謀劃未來的產業;夯實創新的載體,抓好載體的創新;做實項目的支撐,攻堅支撐的項目;注重企業的成長,聚焦成長的企業。泰興市立足實際,整合資源、精準發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賦能傳統產業“蝶變煥新” 傳統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基礎。近年來,泰興市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布局的重要一環,錨定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賦能傳統產業“蝶變煥新”。 一根長長的金屬絲,拉拔成細至0.035mm可以切割太陽能硅片的超高強度鋼絲。放眼全球,能做到這一點的,目前只有泰隆集團研發制造的金剛線母線拉絲機。
作為減速機行業的排頭兵,同時也是一家成立40多年的老牌機械制造企業,泰隆經歷過“減速機之鄉”的輝煌,更經歷過“減速機之鄉”的光芒驟然暗淡。 “排頭兵”主動求變,泰隆集團率先順應時代和市場需求,大刀闊斧地淘汰落后的裝備和產能,把生產智能化、產品高端化作為發展方向,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創建了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傳動機械控制技術研究中心、泰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起400多人的研發團隊。 現在的泰隆,已是行業內的技術“大拿”。其核電水循環驅動泵齒輪箱開創國內齒輪箱進軍核電領域的先河,填補了國內空白;與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攻克機器人用減速器國際技術壁壘,實現了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國產化的重大突破…… 位于泰興經濟開發區的新浦化學(泰興)有限公司擁有多套世界級規模的化工裝置。眼下,公司主要產品單位能耗等指標均有大幅下降,苯乙烯單位產品能耗下降11.2%、單位產值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下降7.1%、單位產值碳排放量下降9.3%。
這些節能成績的取得,源于一批技改項目發揮出作用。“通過技改,氯氣鹽水換熱器投用以后,循環水和冷凍水的負荷得以降低,并且每小時可以節約蒸汽3.02噸,全年累計節約能量2531噸標煤。”新浦化學(泰興)有限公司氯堿裝置副經理金鵬說,“十四五”期間,新浦化學還將實施包括凝汽器真空度優化改造等8個節能技改項目。 圍繞企業轉型升級,泰興扎實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加快推廣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工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圍繞企業梯次培育,泰興強力推進“千企升級”計劃,抓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鍛強“50+30”重點骨干企業集群,抓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今年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 激活新興產業“創新動能” 在湯臣(江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品發貨區,一批亞克力板材整裝待發。 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有機玻璃板,卻將成為“國之重器”的一份子:這批有機玻璃板將發往廣東江門,用于建設舉世矚目的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核心探測設備——中微子探測器。 從一家當初做麻將料子的小作坊,到參與“國之重器”建設,發展成為亞克力行業的世界標桿企業,湯臣科技走出了一條向“新”攀高的探索之路。
從2002年第一條生產線投產起,湯臣科技“研發”的腳步就從未停止:建成行業首家研發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王貽芳院士合作建立了企業院士工作站;成立全國塑標委工程塑料分會PMMA材料標準化工作組;建成江蘇湯臣壓克力材料研究院…… 在研發平臺的加持下,湯臣科技參與起草了1項國際標準,主導起草了4項國家標準,擁有120多項知識產權;自主研發的特厚亞克力板材一次成型厚度可達250毫米,首次突破了行業壁壘;自主研發的亞克力本體聚合拼接技術,一舉打破亞克力材料的幅面制約、厚度制約、強度制約、美觀制約,把握住了各地海洋館建設熱潮的龐大商機;面對高鐵聲屏板基本都由國外進口的現狀,湯臣科技自主研發國產亞克力聲屏板,憑借著優異的降噪和高抗沖擊性能,一舉中標武廣高鐵,就此開啟了湯臣科技拓展全球高鐵聲屏障市場之路。 新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平臺的助力。泰興市著力解決創新資源分散封閉、重復建設等問題,推動創新資源跨部門、跨區域、跨領域整合集聚;落實科技創新矛盾問題協調推進工作機制,重點解決主體培育、平臺建設、科技招商遇到的難點堵點。同時,泰興拿出“真金白銀”全力支持創新驅動發展,設立專項資金500萬元支持泰州市級科技計劃項目,設立專項資金400萬元支持園區創新平臺運營。
截至目前,泰興建成市級以上科創平臺188家,其中: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22家。 高起點嫁接科創資源也是泰興激活創新動能的另一“法寶”。位于黃橋經濟開發區的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精密制造技術開發和轉化的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自主研發設計的智能成型成套裝備,在風力發電關鍵零部件成型上的應用,填補世界空白。企業與清華大學葉佩青教授合作研發的智能裝配線,可承載300噸輪轂、機艙總成,可實現1臺/4小時生產效率;與清華大學陳祥教授合作研發的QT700-10材料,應用于風力發電關鍵部件,實現以鑄代鍛、產品輕量化,產品成本可降低20%,材料節約10%。 據了解,2023年,泰興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8.6%,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91%。 助力未來產業“乘風破浪” 新材料產品以前“論公斤賣”,現在“論克賣”。 位于泰興經濟開發區的夏禾科技,生產的新型OLED有機發光半導體材料,每克售價可達2000元,企業每年產能18.9噸,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 該項目總投資10.5億元,是中科院院士李亞棟主導設計的科創型、引領型項目,項目的實施,不僅能打破有機發光材料的壁壘,同時也助力園區實現OLED顯示行業上下游企業的垂直整合。 經過33年發展,泰興經濟開發區已基本形成以精細化工為支撐、新材料和健康美麗(醫藥、日化)產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保障的“1+2+X”現代化產業體系。
為此,園區制訂了新質生產力發展計劃,從“有什么”“做什么”“如何做得更好”等方面,對“第三代半導體、前沿新材料、零碳負碳、合成生物、氫能、新型儲能”六個成長性未來產業一一進行細致剖析與謀劃,并按照“一個未來產業、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專項規劃、一套扶持政策、一支產業基金”的“五個一”發展模式,加速鍛造新質生產力。 此外,該市今年還推出了泰州首個地方重大產業技術創新項目撥投結合管理辦法,設立5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大張旗鼓”地對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的創新項目予以支持,成功助力光刻膠、棕櫚油2個重大創新項目落戶。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