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以河養河”,河道保潔和水面養殖相互“成全”
每天清晨,在泰興市新街鎮謝蕩村2號中溝,睿凡水產家庭農場業主朱進龍劃著小船,查看魚苗長勢,打撈水面漂浮物。朱進龍從事漁業養殖已經5年,如今多了個“民間河長”身份。他和村集體簽訂了2號中溝的承包合同,明確在養魚的同時負責此處河道的生態管護。
“養魚和護水不僅兩不耽誤,還能相互‘成全’呢。”朱進龍說,在2號中溝的活水中養魚,河道管護得越好,養出來的魚品質就更高,經濟效益也就更好。同時,以魚治水,還可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目前他養的魚有青魚、鰱子等,這些魚類有助于凈化水質,改善水域生態環境。 去年起,謝蕩村以簽訂生態環保合同、繳納保潔押金等方式,把養殖戶納入“民間河長”隊伍進行考核管理。如果河道管護不力,村集體將及時提醒、督促有關養殖戶履行義務,并扣除相應押金;如果河道管護全年達標,村集體不但返還押金,還會從河道管理專項經費中拿出一部分,對有關養殖戶進行獎勵。通過“以河養河”,該村河道管護成本大大降低,原來每年要支出五六萬元,如今只需要3萬元左右。 “以河養河”是泰興探索出的治水護河新模式,通過推行河道保潔、水面養殖“雙包”,既降低河道保潔成本,又恢復河道漁業資源;既改善河流水質,又增加群眾經濟收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濟川街道眾賢村聯盟中溝原先河道不暢,河面長滿水草。泰興市協調屬地,嚴格按照生態河道建設標準,對河道進行疏浚清淤,實施岸坡綠化,清理網籪、地籠等,達到水有深度、岸有綠度、坡有亮度的整治標準。生態河道建成后,濟川街道與眾賢村招引養殖項目,同時讓養殖戶兼任“民間河長”,負責所在水域的河道管護工作。“以河養河”一舉兩得,不僅推動水產養殖邁向生態化、高效化,還促進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據介紹,目前泰興共有1556條(段)河道實施“以河養河”,每年可增加收入600多萬元,同時節約人工保潔支出1000多萬元。接下來,泰興市還將繼續擴大生態治水范圍,放大示范效應,切實鞏固河長制治理成果,讓魚米之鄉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