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做好“土特產”文章 ,推進現代化農業產業“鏈”式發展
今年以來,為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泰州市海陵區沿生態經濟帶“鄉村之軸”統籌資源,聚焦強鏈、延鏈、補鏈,著力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鏈發展體系,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正是番茄上市的季節,在運河社區番茄大棚內,放眼望去,一排排綠色的藤蔓上,掛滿了色澤鮮艷的西紅柿,甚是喜人,種植戶們穿梭其中,將西紅柿采摘、分揀、裝箱,一派繁忙豐收景象。 71歲的唐三小是運河社區最開始種植番茄的人,今年已是他種植番茄的第45個年頭,每年番茄種植都是他親力親為,口感和品質受到顧客的一致好評。“這么多年我一直種的是金鵬一號,早上4點去海光農貿市場擺攤,大家都排隊買,根本不愁銷。”唐三小說。 “最初我們社區只有唐師傅種番茄,大家都很喜歡,漸漸地周邊鄰居也都加入到番茄種植的行列中,目前有8戶種植番茄,在社區及周邊形成了較好的規模化生產。”運河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紅萍說。 除了番茄外,海陵區還有“美都”西瓜、“翠冠”梨、葡萄、吉祥米等優質果蔬品種。該區立足自身產業發展資源優勢,以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為引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大棚農業產業,形成農業發展的規模優勢、特色優勢和綜合競爭優勢,不斷拓寬居民增收致富渠道。 走進九龍鎮姚家社區瓜農王化太的西瓜種植大棚,滿眼盡是綠意。一個個圓潤飽滿的西瓜掩映在翠綠的藤蔓間,散發出獨特的香甜氣息,讓人垂涎欲滴。大棚內工人們正忙著采摘、搬運,現場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 據王化太介紹,他種植的西瓜品種叫做“美都”,這種西瓜不僅皮薄汁多口感好、個頭大,含糖量也高達13%以上,銷售價在每斤4元左右。雖然比普通西瓜的售價高出10%,但還是有不少市民慕名前來購買。 據了解,王化太種植的西瓜總面積近40畝,年產15萬斤以上,是遠近聞名的種瓜大戶。談到自己西瓜味美暢銷的秘訣,王化太告訴記者,這得益于他采用了輪作的種植方式,每年只拿出少部分承包地種植西瓜。而往年種植了西瓜的地,則用于播種小麥、水稻,實現效益最大化。 由于是倒茬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比較高,土壤的理化性狀得到了改善,用播種過小麥、水稻的土地再種植西瓜,更容易獲得高產。目前頭茬西瓜已小批量上市,采摘期可從5月份一直持續到10月上旬。 目前,全區西瓜種植面積1000多畝,總產量近3000噸,美都、8024等一批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優良品種實現規模化種植,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甜蜜產業”。 海陵依托農業發展的規模優勢、特色優勢和綜合競爭優勢,從源頭農產品到末端直播銷售,形成了一條農產品產業鏈條。同時,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該區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黨建+電商”發展模式,打造公益助農直播間,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云動力”。 “大家上午好,我來介紹一下麒麟灣吉祥米,歡迎家人們選購品嘗……”在香草灣主題莊園的直播基地里,主播徐艷用網絡直播的方式打通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最后一公里”,助力當地農產品銷售,幫助更多農戶致富增收。 如今,直播基地共有4名像徐艷這樣的主播,他們不僅在室內直播,有時還將直播基地搬到戶外,讓農場主直接參與直播,讓網友近距離了解農產品。 “2020年起,我們開展助農直播,麒麟灣的瓜果、葡萄,朱莊的翠冠梨,漁行水村的各類蔬菜都在直播間變成了暢銷品。”徐艷介紹,“旺季時日銷量500多斤左右,周末也有很多人通過直播間趕到線下來購買,每年能幫助農戶增加銷售額70萬元左右。” 據了解,城西街道大力發展電商末端網點,共培育農民直播銷售隊8支。此外,街道還著眼拓展農產品產業覆蓋面和價值端,不斷推進海唯水蛭、薰衣草等重點產業鏈向選種育苗、加工儲運等環節延伸,實現上下游緊密、協同發展。 近年來,海陵區還充分借助新媒體優勢,圍繞電商直播全產業鏈,專業開展直播助農、電商培訓、創業孵化等電商服務和直播帶貨相關培訓。該區香草灣直播基地已成功孵化萌寵樂園、花木經營、影視傳媒、直播達人MCN機構等10余家企業,搭建“泰州抖音達人群”網羅本地網紅達人400多名。基地還定期開展助農直播,把直播帶貨作為“新農活”,讓“待字閨中”的優質農貨搭上網絡快車;定期舉辦直播培訓和創業指導,重點服務農村留守婦女、種植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從業人員等,累計培訓人次超1000人。該基地還積極籌建“泰州農產品電商直播選品中心”,甄選泰州地區農特產品,指導選品包裝,實現全天候不停機對接,助力電商創業者。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