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從傳統到新興, 從單兵到集團——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六月中旬的泰州市姜堰區,氣溫漸漸走高。然而無論是在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現場,一股向“新”挺進的“產業變革”熱浪正撲面而來。 姜堰區搶抓國家新一輪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機遇,大力推進“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工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動半導體、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布局開拓,以應用場景創新,推動新技術迭代升級。 “新”動能凸顯,帶動傳統行業蹚“新”路 走進江蘇泰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萬錠智慧紡紗工廠車間內,這個被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廳授予“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稱號的“智慧紡織”的工廠,映入眼簾的是全自動智能化紡紗機高速運轉,空中軌道上空管滿紗進出有序。據介紹,該工廠萬錠用工僅為15人以內。曾經的“千人紗、萬人布”的生產景象早已不復存在。 “這幾年,泰州紡織轉換生產動能,贏得高質量發展的‘小陽春’。”泰達紡織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艾進這樣介紹說。 近年來,泰達紡織投資10億元打造的智慧紡紗工廠全部選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智能紡紗設備,實現了“生產全程自動化”“控制系統智能化”“在線監測信息化”。在程序操控下,從搬運到紡紗,所有生產工序全部由“智能機器”完成,實現用工減少56%,單位產值生產成本下降10%,能耗利用率提高10%,生產效率提升1.4倍。 泰州紡織發展勢頭強勁,離不開姜堰區“斷舍離”政策的策應,即“斷”粗放發展模式,“舍”低端落后產能,“離”高能耗高物耗和低價格競爭老路,推動傳統產業“涅槃”重生。據了解,今年姜堰區組建汽車零部件和精密制造產業CTO聯盟,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優化“產業鏈創新導師團”服務機制,力爭到年底實施“智改數轉”項目80個,應用工業機器人130臺套,創成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2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家、示范車間4個。 競“智”新賽道,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按下“加速鍵” 在泰州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組裝車間,引領機器人來回穿梭、清潔機器人作業不停、消毒機器人列隊待檢……記者完全置身機器人應用的震撼場景中。 “擎朗已經成立14周年,產業鏈非常豐富,覆蓋面非常廣闊。比如這款引領機器人所用的場景包括博物館、餐廳、展廳,都可以完成講解和引領的過程。”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池曉敏介紹道。 泰州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入駐姜堰經濟開發區,由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一期投資8億元,建設“智能機器人區域總部”“擎朗機器人超級智造工廠”等區域總部。預計可年產各類商用服務、醫療物流、工業物流、人工智能等機器人10萬臺套以上,帶動姜堰區上下游企業實現年產值50億元、年稅收2.5億元。 擎朗智能是姜堰區“雕刻”出的一條創新發展的生動“曲線”。近年來,姜堰區以科技創新提升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與泰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度合作,共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6家,去年姜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2.1%。今年姜堰區重點推進總投資50億元的雙登新型儲能零碳產業園和電芯項目,加快振華海科智能產業園建設,統籌實施諾道管網、航菱微科技等重大項目,力爭全年新增高新企業3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家,國家“小巨人”2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打造一批省級智能車間和工廠,力爭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50%以上。 向“新”不停步,組合拳重構未來產業“新版圖” 產業迭代升級已進入關鍵節點,姜堰區加緊未來產業系統布局,瞄準現代化產業新版圖“育樹育種”,夯基筑峰未來產業。 在布局上快人一步,以前沿科技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變量。采取政府投資與多元主體相結合,建設具有姜堰特色的“1+4+N”離岸創新網絡,加速創新資源聚合裂變。“1”是依托上海虹橋商務樓提檔升級“旗艦店”:“4”是分別在南京、深圳、上海、武漢等創新資源集聚地,建設各具特色的離岸創新中心;“N”是依托雙登集團、蘇中藥業、太平洋精鍛等領軍企業、龍頭企業建設若干個企業離岸研發中心,以應用場景創新,推動相關產業率先突破。 在精準培育上高人一等,打造一批高水平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實施“雁陣計劃”,通過“微入科”“小升高”“高育強”差別化推進梯隊培育。實施“揭榜掛帥”“賽馬制”攻關,攻克一批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重點聚焦領軍型、緊缺型、技術型、實用型人才“招才引智”,在原有基本盤上,今年重點引進國家級人才35人,集聚高層次人才100余人,高校畢業生近1000人。 在服務上創新設立“企業安靜日”,即在原有營商環境3.0版的基礎上,檢查企業不多頭、不重復,采取部門聯合,推動問題解決不過夜,確保企業每月生產日都在25天以上,為企業“安靜發展”護航。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