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 江畔“智慧漁場”解鎖鄉村振興新模式
近來,在靖江市西來鎮龍華村,張鳳水產養殖中心負責人張鳳比以往清閑不少,他經營的近190畝河蟹養殖水面全靠無人機投餌、噴灑液態生物制劑。 “這臺新購置的智能無人機省時省工省力。用來投餌時,每20畝的養殖水面只需要5分鐘,而過去人工投餌至少需要1小時、半自動設備投餌需要半小時。”張鳳說,他這個養殖中心是靖江河蟹養殖機械化裝備與技術集成推廣應用示范點。近年,他還購進微孔增氧機以及水草梳清機、綠萍打撈機等水草管護設備、水質監測與調控設備等,河蟹畝均產量從過去的不到200斤提升到300斤以上。
△圖為張鳳水產養殖中心使用無人機噴灑液態生物制劑。 靖江市襟江近海,擁有河蟹、河豚等特色水產養殖業,富裕了一方農民,成為“中國湯包之鄉”“河豚美食之鄉”“四季美食名城”。 近年,靖江市開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和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全力建設省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以一個個“智慧漁場”建設和“以魚護江”水產種業振興行動、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等“五大行動”,為鄉村振興增成色、添亮色。 入夏以來,靖江市東興鎮“智慧漁場”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火熱場景,池塘標準化改造工程已完工,智能化設備安裝等工程加快推進。
△圖為東興鎮“智慧漁場”建設現場。 靖江市東興鎮大力發展特色漁業,提檔升級建設漁業園區,以池塘標準化改造推動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以智慧賦能推動漁業園區“煥新升級”。“智慧漁場”項目所涉及的8個魚池將引入數字化地理信息技術(GIS),為“智慧漁場”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數據可視化平臺。通過自動化數據監測設備等,工作人員可在后臺實時監測水質環境參數并進行分析,為科學管理魚池提供數據支撐。同時,項目還將引入無人投餌船、無人投餌機等智能化設備,通過智能投喂,減少人力投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水質污染。 靖江市還依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靖江基地,打造集資源保護、品種創新、繁殖培育、疾病防控、綜合種養于一體的長江下游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研究基地,推進省級濱江水產良種繁育場建設,保護利用長江長春鳊、中華絨螯蟹、鱖魚等特色種質資源;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等,計劃到2025年,水產生態健康養殖面積占比達到90%以上;放大“靖江蟹黃湯包”“靖江河豚”兩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品牌效應,計劃聯合北京“肆月河豚”開展河豚育種攻關,構建“育繁銷”一體化產業鏈,力爭打造國內河豚第一品牌,讓江畔“智慧漁場”資源更豐富、生產更綠色、品牌更響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