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老牌”農業煥發強農富民“新氣象”
5月17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泰興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江蘇百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看到,自主研發的智能填裝生產車間內,智能化的新設備滿負荷運轉,工人們緊張忙碌,一件件肉制品產品包裝出廠,走向消費者餐桌。在這里,一頭豬就能分割出200多個副產品。
“我們在創建‘鮮食之都’過程中,企業直面‘鮮潔’找差距,投入1600多萬元,完成了3條豬肉類精深加工關鍵技術裝備一體化、數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更新改造。公司的‘精揀填裝智能車間’獲國家2項專利,做到了從食材選配到生產加工、再到物流運輸全程數字化管理,全程可視、全程可溯、全程可控。”江蘇百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開榮介紹。 延鏈補鏈強鏈,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江蘇百匯是生豬產業生產鏈的“鏈主”。近年來,企業堅持以生豬產業鏈為核心主導產業,加快從精深加工向精細服務轉型,既做生產商、供應商,也做信息商、服務商。企業前段對接養殖企業、廣大養殖戶(合作社),牽頭成立了“生豬產業化聯合體”“生豬產業聯合會”,推動與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深度合作,選育和推廣蘇香豬新品種,為廣大養殖戶、合作社提供生豬防疫、種豬繁育、品種推廣,帶領共同創收致富。
“我們采用訂單方式,提前為聯合體的成員提供改良品種,并告訴大家怎樣飼養,來幫助大家獲得比較好的收益。”白開榮說。 以產業鏈拓展項目鏈、技術鏈、資金鏈,形成“葡萄串”效應,百匯農發、超悅農業、江蘇三零面粉等一批產業鏈條上的“老牌”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截至目前,泰興市已創成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個、泰州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個,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趨勢,也是必然。在泰興市,農業產業呈現出向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原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逐漸變身為綜合產業,使農產品增值、農民和農業企業增收。 在廣陵鎮織夢生態園新打造的露營基地里,小木屋、網紅帳篷等休閑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經過多年發展,織夢果蔬與廣陵鎮在蔬菜標準化種植、市場化銷售等方面廣泛合作,“基地+農戶”模式日趨成熟,推行“基地供苗、群眾種植、回購銷售”“一條龍”訂單式服務,合作聯系農戶2000余戶,新增就業崗位150余個。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織夢果蔬轉換思路打法,從賣蔬菜產品向賣自然風景轉變。由廣陵鎮協議出資,對織夢果蔬現有智能溫室大棚進行數字化改造,盤活溫室大棚周邊閑置用地,打造織夢農耕文化生態主題農場,推進種植業與旅游、科普、研學、工坊等功能整合,打造沉浸式農旅融合新體驗。現在,廣陵鎮全年接待休閑旅游人數可達3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億元。
“鄉村振興,必須要產業振興。產業振興必須要有創新,我們讓生態園成為一個網紅打卡點,讓各種人群體驗農耕文化,了解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變化,就會有更多的流量來到農村,帶動更多的消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泰興市織夢蔬菜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費琳琳表示。 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泰興市堅持用融合思維發展農業,通過農業“接二連三”和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加速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做強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同時,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旅資源,發展休閑農業新業態,持續推動產鎮融合、產村融合發展,促進形成百億級農產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產業集群。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興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