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求真向善臻美,萬余名中小學生在思政課陪伴下“拔節生長”
體現思政特色,滲透思政元素,凸顯思政力量。5月14日上午,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羅塘校區把“行走+思政”大課間開進了中國流動科技館姜堰館,100多名小學生在“行走”中體驗科技的魅力,在實踐中探尋科技的奧秘,讓“行走”生發價值。 “通過參觀和體驗,我了解到新時代中國的前沿科技,作為新時代的少年,今后我一定加倍學習,將個人夢想融入家國情懷夢想,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長大后,為祖國的科技事業貢獻力量!苯邊^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羅塘校區二(1)班學生葉梓康很是興奮。
“行走+思政”大課間思政課工作室由省特級教師后備人才孫平紅領銜,全區優秀骨干教師為骨干成員,工作室以加速專業化發展,提升課程品質,形成思政教育合力為目標,著力培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研究型教師團隊,把工作室打造成教師成長的工作站和教育資源的共享園。其中《紅領巾尋訪下的家國情懷培植實踐》獲得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與心理健康教育項目立項。 “‘行走+思政’大課間思政課是2018年開設的,從小抓起,從身邊抓起,我們堅持了16年,每年除書本內容外,還開設了革命課程、軍事課程、科技創新課程、法治課程、訪家鄉名人課程、尋家鄉文化課程、探家鄉巨變課程。讓學生在‘行走’中體驗,在實踐中感悟,在探究中升華,讓學生‘行走’有靈魂,學習有熱度,從而延伸了思政課的廣度和深度!睂O平紅告訴記者。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走進真實的生活,讓學生在課上獲得真實的生命體驗,在真情實感中加深對國家社會的理解。工作室嘗試引導各校把思政課上成答辨主題班會,植入學生爭當新時代好少年基因,多名學生在江蘇省科技類大賽中獲得一二等獎,多位學生榮獲省市級新時代好少年榮譽。 現在,姜堰區城區到農村,各學校都把思政課當作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的“頭版頭條”。
在姜堰區,“中國兒童號”是每年各學校為學生準備的“開學第一課”。姜堰溱潼有“一門三兄弟六院士”的現實故事,院士李德仁、李德群、李德毅為國防、科技作出了重大貢獻,姜堰區每年春秋季節都組織姜堰及周邊30多所中小學校近萬名學生到院士舊居參觀學習,以院士經歷情景模擬、課堂互動等寓教于樂的形式,讓科學家精神走進校園。姜堰區梁徐中心小學在思政課教學中成立“小院士工作站”,邀請家鄉院士楊元喜講北斗衛星的故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學的金種子,讓學生們從中汲取養分,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成為既有“世界眼光”,又有“家國情懷”的好少年。 姜堰區城西學校教育集團橋頭小學校區在思政課教學中,在解決學生思想困惑的同時,還著重解決學生的行為困惑,面對網絡暴力事件,如何說“不”?遭遇網絡暴力,我們能做什么?治理網絡暴力,法律能做什么?制止網絡暴力,網民能做什么?一個個議題的討論,讓學生不害怕、不縱容、不傷害,對網絡暴力說“不”,消除這些困惑,學生成長的道路更加光明。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結合當下時代特征,充分利用思政課這一重要陣地,向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我們嘗試思政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和參與度,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影響力!苯邊^城西學校教育集團橋頭小學校區黨支部書記、校長王鴻杰深有感觸。 在姜堰區,30多所學校思政課頂尖師資隊伍已經成型,采取請進來專業培訓和送出去跟班學習等方式,讓思政課師資更專業。在泰州市委教育工委日前公布的第四屆“書記、校長帶頭講授思政課”活動評比中,姜堰各學校有10名思政課領頭人分獲一、二、三等獎。 近年來,姜堰區多所學校先后涌現“全國紅領巾中隊”“江蘇省依法治校示范!薄敖K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近200名學生獲評省、市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
下一步,姜堰區要在全區各學校開展思政課教學品牌創建,筑牢思政教育課堂主陣地,促進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讓思政課更有意思、更有意義。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姜堰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