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建設智能化數字化國家級保種場,高科技繁育地方優良品種
“不嘗姜曲海,不知豬肉香。”日前,泰州市總投資2572萬元的國家姜曲海豬保種場建成,將為地方良種姜曲海豬的保種培育、規模養殖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新的保種場關鍵詞是‘智能化、數字化’。”國家姜曲海豬保種場場長許琴瑟介紹,為更好地保護姜曲海豬這一物種資源,經農業農村部批準,2022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在位于海陵北郊的江蘇現代畜牧科技園內,建設“江蘇省國家級姜曲海豬種質資源保護能力提升建設項目”。 姜曲海豬以姜堰、曲塘、海安為主要產地。雖然出欄時間一般要近一年時間,但姜曲海豬肉質佳、口感好,深受消費者歡迎,是聞名全國的地方優良豬種。 然而,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受到市場不斷追求生豬高生長速度、高瘦肉率的沖擊,養殖場和養殖戶飼養本地品種豬的積極性下降,姜曲海豬種群數量逐漸萎縮,一度處于瀕危狀態。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投入800萬元,建設姜曲海種豬場,出手“拯救”地方良種。多年來,學院堅持產學研融合,保護并開發地方豬種,運用新技術、培育新品種,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 “當前,姜曲海豬和選用姜曲海豬培育素材雜交良種蘇姜豬,并存于原有的姜曲海種豬場內,限制了姜曲海豬種群規模的進一步發展。”許琴瑟介紹,泰州市農業部門積極幫助上爭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成功立項建設國家姜曲海豬保種場。 據悉,在新建成的保種場內,姜曲海豬保種設施完善,除可以活體保護之外,還建有完整遺傳資源冷凍保存庫,實現了姜曲海豬凍精、體細胞、組織樣本等多重保存和利用,進一步保障了姜曲海豬遺傳資源的安全性。 在保種場門口,4只高大的不銹鋼容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些容器是保種場的場外飼料倉。”正在現場調試設備的國家姜曲海豬保種場張偉老師介紹。 據了解,為了抵御非洲豬瘟以及其他烈性傳染病的侵襲,保種場經農業農村部專家組驗收,全面實施封場消毒后,遷入姜曲海豬種,然后與外界“全面隔絕”,包括運輸飼料在內的外來車輛、人員不得入內。飼料經處理后通過管道輸送到場內飼料倉,然后再根據需要“定量”輸送到各個豬舍。整個過程采用全自動料線,減少人工操作、飼喂。 不僅如此,保種場對人流、物流、車流、飼料流、糞尿流等“五流”全面優化,使用封閉管道運輸和清排飼料、飲用水、污水、雨水,減少互相交叉污染。 “新的保種場搭建了環境智能監控系統,隨時調節豬舍環境。”江蘇現代畜牧科技園副主任陳章言介紹,保種場每間豬舍都裝備了溫度、濕度、氨氣、硫化氫等環境感應設備。當環境達到臨界值時,自動開啟豬舍風扇或噴淋系統,創造適宜的環境。 生豬體重是衡量其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新的保種場性能測定設在生豬每天必經的通道上,安裝了稱重和分群系統,自動識別個體標識,獲取個體體重等信息,上傳系統后進行自動分群,有效把控各階段生豬飼養指標,進行精細化飼喂管理。 “新的保種場投入使用后,姜曲海豬保種種豬群規模可從現在的125頭增加到400頭,保種能力增長兩倍以上,年出欄量可從4000多頭增加到1.2萬頭以上。”陳章言說,蘇姜豬也隨之有了更大發展空間,可盡早實現規模化培育、推廣和生產。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