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態損害賠償金“買單”修復漁業資源 長江靖江段新放流17萬尾魚苗
2024-04-26
來源:泰州新聞網 瀏覽次數:
大中小
4月24日上午8時30分,在長江靖江段小橋港附近水域,靖江市開展了漁業資源損害修復放流活動,17萬尾魚苗由此投入長江懷抱。據介紹,這次購買魚苗的費用,來源于近三年來靖江市涉漁行政處罰案件中的生態損害修復賠償金。
早在長江“十年禁捕”政策落地前一年,靖江作為江蘇最早啟動長江退捕的地區之一,率先打響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到2019年底,全市4983名長江漁民全部退出“江湖”,長江靖江段率先實現全面禁捕。此后,靖江市緊盯水上、市場、餐館三個關鍵場所,營造“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良好氛圍,織密“十年禁捕”立體守護網。2020年以來,漁政部門共開展聯合執法行動317次,立案193起。
在辦理涉漁違法案件中,靖江市探索建立有效的長江生態修復機制,創新開展漁業資源損害修復放流。三年來,全市非法捕撈行政處罰涉案人員共繳納生態損害賠償金4萬余元,這次共計購買魚苗17萬尾,其中鰱魚5萬尾、鳊魚12萬尾。 在涉漁行政處罰案件中,引入生態補償,一方面能有效修復非法捕撈水產品對長江生態的破壞,體現“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另一方面能讓作案人員認識到其行為對長江環境的侵害,起到警示教育的效果,促進全社會更好地落實長江十年禁捕。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