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清明 | 泰州:緬懷革命先輩 強國復興有我
4月2日,泰州市“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示范活動在高港實驗小學舉行。 本次活動主題為“緬懷革命先輩 強國復興有我”,以少先隊尋訪的形式展開,尋春、踏春,去尋訪和春天有關的人和事,通過少先隊員對《紅色印記》撰寫人朱長順老師、革命后代許詠詩老師及學校思政老師的一系列采訪,深入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地方紅色文化,進一步厚植家國情懷,弘揚傳統文化,樹立遠大理想。
“爺爺,跟我們講講清明節的來歷吧!”少先隊員朱孫瑞向朱長順老師提出請求。朱長順從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清明節由來講起,講到高港地區清明時節敬先、插柳植樹、踏青、放風箏、蕩秋千,吃春拌、青團、柳葉餅等習俗,講解為什么清明會戴柳圈,孩子們沉浸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中。 “這一天除了清明祭祖,緬懷先人的恩德,傳承家族的血脈與文化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祭掃英烈。”朱長順繼續向孩子們講解。活動現場,朱長順將記錄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紅色史料的《紅色印記》贈送給孩子們。他對孩子們說:“要銘記為國為民英勇獻身的英烈們,希望大家都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奮發向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在解放戰爭時期,僅高港地區就有580多名革命先烈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感人的英雄故事。高港實驗小學的校友許浩然,為大家講起了他的太爺爺許維參加渡江戰役的故事。當年,15歲的許維正是從高港實驗小學的前身口岸小學走上了革命道路,后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蘇中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一枚枚勛章記錄著他一個又一個熱血革命故事。 往年每到清明、七一等紀念節日,許維都會寫回憶文章懷念戰友,還經常到學校給小朋友們講紅色故事。去年,94歲高壽的許維過世。宣講紅色故事的使命還在延續,當天,許維的女兒許詠詩也來到活動現場講起了“媽媽同志”的故事。 “‘媽媽同志’源于我父親對我奶奶的稱呼。解放戰爭年代,我的奶奶是一名地下工作者,活躍在口岸、田河、孔橋一帶……”在許詠詩的講述下,那些在紅色歲月里發生的故事鮮活生動,感人至深。“那一年,我追著你的故事,黨旗下,我們成了同志。你說你是戰旗一根紗,我說我是贊歌一支曲……”高港實驗小學教師代表唱起了根據這段歷史創作的歌曲《媽媽同志》,旋律婉轉,情感充沛,觸人心弦。
“老師,我也想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我該如何去做?”“作為新時代的學生,能為祖國的科技進步貢獻些什么呢?”聽了革命先輩們的故事后,學生們向思政課老師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告訴孩子們:“科技創新并不遙遠,它從我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開始。你只要保持這份熱愛,好好學習,遇到問題不退縮,勤學多問,將來你就會成為創造者、發明家,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