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24小時不打烊的小巧溫馨空間,成為服務32萬人次的“大民生”工程
數智賦能的泰州“小驛站”究竟有何種魅力,能到全國總工會關愛服務新業態勞動者新聞發布會上專題介紹,迎來浙江、安徽、黑龍江等地的工會組織紛紛考察?3月20日,在泰州市召開的全國工會驛站工作集中研討會上,謎底揭開。“小驛站”24小時不打烊,以小巧但精致、智能的溫馨空間,服務了32萬人次的“大民生”。 “小驛站”24小時服務不打烊 3月20日上午近10點,泰州市金融廣場熱鬧且忙碌。這里是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和保安人員等戶外勞動者人群高度集中的區域。53歲的王強忠是一名保安,“我是巡邏崗,每2小時騎電動車繞廣場轉上一圈。”巡邏結束,他將電動車推到指定地點充電,然后習慣性地步行個三四分鐘,到“一點回憶”戶外勞動者驛站歇歇腳。 “老地方了。有同事一道,我們就聊聊天、喝喝茶。一個人的話,我喜歡翻翻書。”一本帶插畫的成語故事書翻在了第21頁。王強忠說孫子4歲了,為了能有共同語言,有東西教,他特別喜歡驛站的書籍閱讀角。“小家伙跟我親呢,說爺爺好厲害。”他樂呵呵的臉上寫滿自豪,“得虧有這么個地方,干凈衛生,刷刷手機充充電,好得很。” “真心方便打工人。”55歲的保潔員謝秋銀也經常來驛站。“里頭有飲水機、冰箱、無線網、電視機……之前想喝口熱水,要去人家店里,不方便;驛站24小時不打烊,什么時候來都可以。尤其冷天,還有下雨天,空調開放,微波爐免費熱飯,跟家里頭一個樣。” 泰州市高港區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史連美說,智能驛站更似“城市家具”,持續、舒適、可復制,全力為戶外勞動者提供補給、休息、應急醫療等24小時不打烊智能化自助服務。驛站晚10:00至次日早7:00需掃碼進入,首次進入者通過微信掃描門口的二維碼注冊后即可“進站”,出門則是大門智能感應直接離開。據后臺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2萬人次進入驛站享受了貼心服務。 推出首個“數智驛站”地方標準 城市智慧發展的當下,如何真正讓城市成為“人”的“家”,以滿足公益基礎設施智能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泰州市近年來力推的戶外勞動者24小時智能化驛站,應是很好的詮釋。 2023年,泰州在完成全市171家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均衡布局的基礎上,著力建設24小時智能化戶外勞動者驛站。今年年底,爭取全市范圍內完成50%的智能化驛站建設,確保主城區15分鐘內至少有1個戶外勞動者驛站。還將持續推進服務站點信息采集和數據上圖,實現“數字”賦能、幸福“加碼”,讓更多戶外勞動者能夠“看得見、找得到、進得來、用得上”,讓城市里的新業態勞動者多了“家”的溫暖,感受到“家”的味道。 溫馨空間更兼具強大數智內核。調研現場,講解員隨機調取了數據產業園區驛站的實時畫面。屏幕上,一位長發女孩正在接熱水。“你好……”講解員和她進行實時視頻對話。“我經常來,今天又路過。”隨后,女孩對著監控探頭,直夸驛站“都挺好的。我有同學在留言簿留言了,說驛站服務實在優秀。” 驛站施行“云”上管理,戶外勞動者可通過手機端在江蘇工會服務網、高德地圖上實時查找、實時查看、實時互動。2023年10月上旬,泰州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聯合發布全國首個《智能化戶外驛站建設規范》地方標準。此外,還配套建立《明查暗訪制度》《聯系溝通制度》等,真正實現驛站建起來、轉起來、用起來、活起來。 “小驛站”托起服務“大民生” 為更好地服務戶外勞動者,泰州市的戶外勞動者愛心服務站增設了“會心匯意”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站功能。以“工會用心、匯聚民意”為主旨,發揮工會系統人大代表、工會界別政協委員作用,推動泰州職工服務中心賦能升級。服務站公布了全市14名工會人大代表和11名工會界別政協委員的手機號碼,隨時收集大家的訴求。目前,“會心匯意”工作站已成為工會系統人大代表、工會界別政協委員聯系服務職工的重要紐帶。也成了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快遞員等群體線下交流培訓、訴求反饋的綜合服務場所。 黑龍江省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副部長馬菁第一次來泰州,“驛站服務細節到位,真正實現了24小時智能化管理,選址也很科學。”她還特別提到了人大代表駐站這一做法,“回家就行動。” 率先試點蹚路,智能互聯互通,傾情傾力幫助新業態戶外勞動者解決“急難愁盼”,泰州各級工會組織讓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娘家人”的溫暖,以“小驛站”托起服務“大民生”。截至目前,泰州市已建成省級“最美驛站”72家、全國“最美驛站”14家;24小時智能化驛站建成51家。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