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深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建設,科學護水“精準精細”
今天是第32個“世界水日”。近年來,泰州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建設、節水載體創建等重點工作,集約安全利用水資源,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泰州南臨長江,北接淮水,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是江、淮、海三水匯聚,清、渾、咸三味交融的特色城市。境內河湖密布、水網縱橫,有大小河流2.4萬余條,水域面積1262.36平方公里,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9.64億立方米。 管水護水“兩手發力” 守護好水資源就是守護我們的生命之源。近年來,泰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促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 泰州市成立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水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季度對各市(區)年度目標任務進展情況專項檢查并形成通報,不定時開展監督檢查,形成“黨政主導、水利牽頭、部門協作”的工作推進體系。 制定出臺相關行動方案,明確水資源總量控制及節水等約束性指標管理的各項任務,細化分解到各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2023年泰州市選定靖江市、姜堰區作為縣域水資源管理規范化建設試點,以點帶面,為其他市(區)開展工作提供模板。 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優化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發揮水價杠桿作用。逐步形成“用水有償、多用多付、節水有獎、超用加價”的社會共識,探索建立特色水權交易體系。 城鄉用水“集約節約” 泰州市堅持以節水增效率擴大供水能力,以節水降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以節水助提檔倒逼產業升級,以節水促減排減輕環境負荷。 開展全市大中型灌區取水許可復核及壓減工作,合理控制農業許可量,推進農業用水監測和“蘇灌通”平臺的互聯互通。其中,姜堰區入選全國十家深化農業水價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縣之一,通過試點改革,構建農業節水新格局。 嚴控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嚴格取用水計量,加強計量設施管理,加大非法違規取用水打擊,推進企業技術革新,推廣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效冷卻等工業節水技術,從源頭上減少生產水耗。2023年,泰州市先后完成節水“三同時”項目35個。 制定地下工程建設水資源論證報告統一模板,完成188個取水井和118個監測井的核查及臺賬信息登記工作,進一步摸清了地下水取水工程情況和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底數。 科學護水“精準精細” 將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市域發展、城市建設和產業布局的重要基礎,推進水資源管理數字化、精細化。 對直接取用地表水、地下水和使用公共供水年用水量5萬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戶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將1萬立方米以上公共供水用水單位納入計劃管理,補充下達非居民用水單位計劃用水723家。 落實水資源論證制度,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嚴格計劃與定額管控。制定泰州市重點監控用水戶名錄,強化重點監控用水戶的監督管理,開展用水審計和水平衡測試全覆蓋,限期創成節水型載體。 在完成脫水蔬菜、功能性食品等地方特色用水定額制定的基礎上,修訂印發市級用水定額,涉及工業55個類別、75個行業、132種產品。 愛水惜水“共治共享” 泰州市堅持節水行動全員參與、節水成果全民共享,全面激發全社會節水內生動力。 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為契機,開展節水宣傳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小區、進街道、進鄉村等“六進”活動,鼓勵群眾關心支持、參與監督水生態環境保護與河湖長制工作,增強全民節水意識,營造良好節水宣傳氛圍。 重點打造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學校等一批高標準節水載體,進一步增強群眾節水意識。強化融合推進。將節水工作同全國文明城市、文明單位創建等工作深入融合、同步推進,引導中小學生開展節水主題創作和調研實踐,拓寬公眾參與途徑,激發社會各界關注節水、宣傳節水的熱情,讓節約用水理念深入人心。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