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靖江:引航員的“水上”新春
春節,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更多的是團聚。但對于引航員,則是不打烊的引航工作,是一份堅守和責任。港口生產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365天“全年無休”。 對外籍船舶實行強制引航,是一個國家主權的體現。當外籍船舶到達中國港口后,第一個登船的中國人是引航員;當外輪離開時,最后一個送走他們的也是引航員,因此,引航員被稱為“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 大年三十凌晨3點,靖江引航站高級引航員王榮達從上海寶山登上了馬耳他籍輪“JETSTREAM”,他將引領這艘煤炭船靠泊靖江港太和港務碼頭。 靖江引航站的引航員們來自五湖四海。相較其他人,老家在武進,成家于無錫的王榮達反倒是算近的。“為了照顧其他同事,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團聚,我主動向站領導申請了這次任務。”王榮達告訴記者,不管是除夕還是大年初一,只要有引航任務,大家都是責無旁貸。自己從業近30年,幾乎年年如此,早已習以為常。 王榮達是靖江引航站的“技術大咖”,也是兢兢業業的“老黃牛”。 2011年10月,靖江引航站揭牌成立。王榮達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從離家較近、引航距離較短、港口條件比較成熟的張家港來到靖江。扎根靖江后,王榮達潛心鉆研引航新技術,成功將拖帶總長616米的大型無動力船“卡特”輪引領至靖江港,刷新進出靖江港最長拖帶船隊紀錄;成功引領巴拿馬籍重載鐵礦船“依琳”輪靠港靖江港,刷新靠泊外輪最大吃水深度紀錄……一項又一項的新紀錄,不僅記錄著王榮達的成長,也見證了靖江港的繁榮發展。2023年,靖江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55億噸,創歷史新高,進入全國二十強。 在經歷了近12個小時的引航作業后,王榮達成功將“JETSTREAM”輪引領至太和港務碼頭。任務結束,王榮達匆匆趕回了武進老家,和父母吃了一頓團圓飯。“其實最虧欠的就是家人,大家都在忙著過年,我也幫不上什么。”王榮達說,除夕夜本準備陪父母喝上一杯,但考慮到第二天還有引航任務,只能吃個簡餐,又匆匆趕回了無錫。 大年初一早上8點,在陣陣爆竹聲中,王榮達背上引航包,從無錫出發前往靖江,開啟新一天的引航任務。不巧的是,等他9點45分抵達靖江時,接到了新的通知。原來,由于船舶自身原因,未能及時到達長江口,當天下午3點的登輪計劃取消。王榮達沒有回家,而是來到宿舍,調整狀態,為夜間的引航任務做好準備。大年初二凌晨4點,王榮達登上巴拿馬籍“CHENGQING2”輪,于大年初二下午4點,將船舶安全引領至靖江港。 “春節對我們引航員來說,就是普普通通的日子,沒什么特別,不是在船上,就是在車上,忙碌奔波著。”王榮達說,引航員的工作,跟著月亮走,圍著潮汐轉,全天24小時待命,不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只要有任務,就要出發,工作雖然平平淡淡,但身上的責任卻是“重如千斤”——既保障船舶的安全,保春運、保民生,更是維護國家主權,為國引航!
編輯:姜景旸 王晶 (靖江市融媒體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