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泰州海陵:體驗非遺之美,爭做傳承少年
“烙畫又稱火筆畫,是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始見于西漢末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近日,泰州市海陵區的一堂“以火為墨 烙龍飛舞”主題非遺文化體驗課堂,帶領孩子們現場感受烙畫這一非遺文化的魅力。
活動伊始,青年志愿者向孩子們講解了烙畫的起源、發展歷程和藝術成就等,孩子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對非遺烙畫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說出三個烙畫名匠。”“我知道,李文、武恬、陳晚。”“烙畫可以烙在什么物體上?”“有葫蘆、宣紙等。”……為了加深孩子們對烙畫知識的了解,活動設置了“非遺我知道”問答環節。孩子們紛紛展現出“超強記憶力”,學習效果“拉滿”。
本次活動邀請泰州市海陵烙畫技藝傳承人張文亭現場授課。張文亭向孩子們分享了他的烙畫作品。結合龍年主題,張文亭還精心創作了《幸福泰州 龍騰鳳城》木板畫,在銀杏木上勾畫烘燙出“一龍一鳳”,四周祥云繚繞,工藝精湛、細膩生動,承載著幸福、騰飛的美好寓意。 在實踐環節,張文亭還精心準備了“龍年主題”的烙畫素材,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嘗試起來。“意在筆先,落筆成行。同時,要注意溫度、力度和速度。”張文亭邊提醒邊逐一指導。
大家根據龍的圖案,用電烙筆在畫板表面進行刻畫、灼燒。隨著烙筆溫度的升騰,孩子們的筆觸時深時淺,不一會兒,就將龍的形態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木板上。還有小朋友發揮想象,在木板上繪出自己喜愛的卡通圖像和“龍年大吉”“金榜題名”等祝福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歷史的血脈,更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海陵區將持續開設“青少年非遺課堂”,搭建文化交流平臺,邀請糖畫、石鎖、風箏、空竹等各類非遺傳承人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薪火相傳。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海陵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