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小管道”做出“大乾坤” 產業含“新”量加速提升
有沒有一家企業,原本只想簡單開個產品研討會,結果一下子開成了“國際會議”? 有。這么“炸裂”的事,就發生在江蘇愛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這家坐落于泰州市海陵工業園區的企業舉行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論壇和液態糞肥快速還田研討會,引得美國、德國、英國、奧地利、新西蘭、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的客戶、專家紛至沓來,充分彰顯愛索所折射的“中國制造”“泰州智造”“海陵質造”強勁實力。 作為一家出口型企業,愛索可謂“墻內開花墻外香”。目前,企業產品暢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是全球高端軟管市場“頭部”生產商之一。公司成為非開挖管道修復和液態糞肥還田兩大領域的領軍者,尤其是已成長為全球唯一打通液態糞肥還田裝備系統全產業鏈的“新勢力”。 “把‘小管道’做出‘大乾坤’,愛索不簡單!”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楊興明評價。 創新引領走出低谷“期權樹”降低試錯成本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對企業形態、制造業生產方式、產業發展模式都帶來深刻影響,誰轉得快、轉得準、轉得好,誰就能率先“破局突圍”。 縱觀愛索,一路走來曾幾遇困局。2013年,公司誕生于海陵區蘇陳鎮的一間閑置廠房和少許空地上,當時唯一的產品為10英寸聚氨酯軟管,急需技改資金卻四處碰壁;2015年前后,受國際石油危機影響,不少企業倒閉,連美國有40多年歷史的同行老牌企業也未能幸免;2020年左右,受中美貿易摩擦、石油危機、新冠疫情等多重影響,企業一度陷入低谷。 “按理說,這些遭遇至少該夠我們破產兩次了!”愛索董事長倪厚明感嘆道,公司能不斷“突圍”的關鍵秘訣,是不斷創新,通過有節奏、有方向、多元化的創新引領轉型,推動企業走出低谷。 創新需要成本,如何有效降低創新風險是一個關鍵。 該公司有一個獨特的“期權樹”理論,即始終堅守“管道”這一產品主線,以“產品核心技術”為“樹干”,以“廣泛的內外部資源+企業制度”為“根系”,然后再在不同應用領域創新開發不同產品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形成“樹枝”。 “在創新中,我們不盲從跟風,先做大量市場研究,提出新的產品概念,以‘撒胡椒’的方式進行探索性小投入,并根據市場實際狀況開發不同的初期解決方案,這樣一來就等于儲備了很多‘項目期權’,一旦機會到來就追加投資開發成重大產業。”倪厚明說,按照這個做法,企業大大降低了試錯成本,有效規避投資風險。 產品與服務兩端發力 成國際非開挖界“黑馬” 愛索牢牢把握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聚焦兩端發力。一方面,向創新端躍升;另一方面,向服務端延伸。 “我們的創新策略非常清晰,一是錨定產品創新,二是聚焦服務創新。”在愛索總經理石克兵看來,這是兩臺動力澎湃的“引擎”,驅動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更高質量轉型升級。 在我國,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是一種新型技術,它通過微開挖或不開挖方式對地下管線系統進行探測、檢測、清理、修復或替換。 通過與中國地質大學、東南大學及美國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德克薩斯州大學、普渡大學等專家深入合作,愛索構筑起強大的創新產品陣列,涵蓋聚氨酯、PVC、NBR、TPE等高分子材料扁平軟管、合金PVC管、不同材質工業軟管以及熱塑成型管道修復設備、管道修復機器人等,應用領域十分廣泛。 其中,該公司研發的全球首創管道修復機器人,專門用于自來水管道和燃氣管道局部修復,是最經濟的壓力管道修復方式,已申請6項專利;可用于自來水、石油、燃氣、熱力、中水等壓力管道修復的系列纖維增強內襯軟管,被省機械工程學會認定為“國內領先”,被住建部評為“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在此基礎上,愛索不斷拓展服務市場,致力于為客戶量身定制更好、更經濟、更方便的修復方案,由產品制造商升級為綜合服務商,全面提升產業價值。 “愛索是國際非開挖管道修復領域的一匹‘黑馬’!”新加坡的Chew Chow Cher贊嘆地說,他們之前一直用德國產品修復城市自來水管,后來發現愛索公司不僅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好,施工服務也特別靈活高效。“現在,我們是愛索的忠實用戶。” 來自美國的Chris Macdonald透露,他們在跟愛索合作前曾專門打電話給全球著名非開挖技術專家、美國普渡大學Tom Iseley教授了解情況,教授十分肯定愛索產品。“我們2023年合作額度約為300萬美元,預計2024年會增加到600萬美元,我很慶幸兩年前聯系了愛索,抓住了與愛索共同發展的機會!”Chris Macdonald說。 不懼“最難一步” 創造農業服務新業態 當下,海陵區正以更高質量推進產業“鍛鏈升級”。這就要求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鍛造產業鏈的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質生產力。 顯然,愛索是一個精彩的縮影。 如果說該企業在非開挖管道修復行業是一匹活力四射的“黑馬”,那么在農業專家看來,其稱得上是液態糞肥快速還田領域的“頂流”,甚至在國內創造了一種農業服務新業態。 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液態畜禽糞污二十多億噸,如果有效利用還田,“糞污”則變成“有機糞肥”。這種資源化利用方式,具有改良土壤、綠色環保、降低成本、推動農業循環發展、減少碳排放等重大意義。 “液態糞肥是畜禽糞便治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養殖企業健康發展和擴大規模的痛點。”楊興明介紹,由于液態糞肥還田要在農業耕種間歇,“窗口期”很短,因此必須實現“快速化”。“長久以來,將液態糞肥從養殖場氧化塘快速輸送到田間利用的過程被稱為‘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難的一步。” “‘最難的一步’,意味著巨大的藍海市場,同時這也是愛索作為科技型企業填補產業空白、為社會‘解難題’的職責。”石克兵說。 經過不懈努力,目前農業應用產品已成為該公司強力“增長極”。其中,液態糞污還田應用拖拽軟管已占全球市場50%以上,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占有率超70%。 尤令外界矚目的是,該公司成為國內唯一創新研發成功全套液態糞肥還田臍帶式裝備系統的企業。“這套系統包括抽排含固液混合物的糞污泵、攪拌器、輸送軟管和拖拽軟管、糞水噴灑設備、軟管收卷設備等。”石克兵介紹,“我們同時加大服務創新,結合國內地區差異,因地制宜設計供應不同版本的成套系統,讓奶牛、生豬、水禽等大中小養殖戶都有適用的解決方案。” 黑龍江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員馮艷忠說,現在,他們當地很多農場都在用愛索這套系統,產品非常實用,解決了糞肥還田這一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愛索產品讓糞肥還田更徹底、更高效、更經濟!”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劉福元評價。 據悉,愛索液態糞肥還田系統已申請30余項專利,獲授權21項,還有一批專利正在申請中。 這幾天,又有新的好消息傳來:提出并參與制定的團體標準《糞水還田用拖拽軟管》正式發布實施后,公司又獲評“江蘇省2023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愛索將立足制造業,持續提高內生創新能力,以高端制造業參與國際競爭。很多人預測今年世界經濟不容樂觀,但我們并不慌張,相反,我們有信心在2024年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倪厚明語氣篤定,眼中有光。 近年來,海陵區大力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并逐步形成集群優勢,規模企業突破28家,產品涵蓋化纖、含氟材料、特種焊材、防水材料、油氣輸送管道、塑料管材、電子封裝材料等門類,含“新”量、高新技術占比持續高位,新材料產業已經成為海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接下來,海陵區將繼續通過資源整合、政策扶持等舉措,以集群化模式提高新材料產業發展效率,擁抱產業發展的時代機遇,繪就現代化建設的美麗藍圖。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