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讓家門口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之前這巷口,車輛亂停亂放,店鋪門口雜亂無章。看看現在多好啊,環境優美、秩序井然,還建有步道、休憩點、微型觀景臺,我每天都要來這里走走。”近日,家住泰興市延令街道潤泰社區焦悅正享受著冬日暖陽下的愜意生活。 空間營造:清新+親民,讓家門口生活更便利 為構建“社區治理有變化、居民親近有感受”的治理新格局,泰興市出臺《關于加強新型農村社區治理與服務的意見》《關于創新“五社聯動”機制 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實施方案》,鼓勵推行社區工作人員集中辦公,將更多空間騰給居民群眾。 濟川街道興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背靠泰興公園,按照融合、開放、共享、提質的思路,圍繞老年人、青少年、志愿者、文化傳承、健康運動等服務項目,打造“紅帆”“晨曦”“四鄰”“云端”“飛燕”等“五美驛站”。發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陣地作用,設黨員先鋒崗、全科全能窗口,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打造“燕云黨建”品牌與“黨建聯盟”互聯互動圈,召開座談會、組織生活會,了解社情民意;依托獨特的地理優勢,打造了布局合理、業態齊全、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被評為泰州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區。 場景營造:立體+便捷,讓家門口生活更舒適 2023年,為激活社區公共空間,不斷增強廣大居民對社區空間的使用黏性,泰興市將居民需求清單化、項目化,并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著力豐富社區公共空間功能場景,在模塊設計上,立足自身實際,滿足便民、利民、惠民需求,使社區成為居民樂享生活的新場所、最安心的幸福港灣。 黃橋鎮米巷社區充分了解市民需求,堅持“一室多用、多室共用”,強化陣地功能融合,以“樂游米巷”為主題,聚力打造“天倫之樂”(敬老)、“和樂助孺”(護幼)、“樂善好施”(愛心)、“樂在其中”(活力)、“樂業安居”(傳承)五大功能模塊,讓居民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延令街道潤泰社區依托社區文藝隊伍多元、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將文化建設與文明實踐深度融合,提檔升級“文馨潤泰”服務陣地,培育傳播文明新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讓社區上下“飄溢”文化清香。社區改造升級了文化閱覽室、名匠工作室、兒童樂園室、舞蹈藝術室四個功能室。社區功能不斷完善、品質不斷提升,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找到“歸屬感”,產生更多的“認同感”。 要素營造:多元+融聚,讓家門口生活更智慧 2023年,為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泰興市梳理基層服務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打造智慧新型服務設施和智慧化應用場景,讓市民感受“升級版”的家門口幸福。 虹橋鎮清水村以“清風育人·水潤民心”為引領,成立“五親五育五美”服務驛站,創成了更有溫度、更受歡迎的特色服務品牌。連續4年舉行“好鄰居文化節”,并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開辟德育廣場,弘揚優秀鄰里文化,涵養優良村風民風。借助專業社會組織,定期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興趣拓展文體”“學習教育幫扶”等活動,實現“關愛守護零距離、多元服務在身邊”目標,創成泰州市示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 黃橋鎮濱河社區五美驛站以“七彩濱河·五心融河”為主題,聯合黃橋慈善社工站打造“河”你攜手 ——濱河社區社工室,實施遇見美好社區治理項目,培育社區志愿者隊伍,激發社區內在活力。開展“耆樂加油站”健康管理、春秋季全民運動會等,讓居民和社會組織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建設美好社區、幸福家園。 2023年,泰興市高質量完成省民生實事項目4個,打造城鄉社區“五美驛站”8個,支持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維修改造項目16個,實施“民政資金微實事”項目20個,涵蓋社區治理、居民關愛、人文品質、社區文體、科技保障等。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