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e系列”助推網上群眾路線工作走深走實
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探索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從“e體同心”“大V”帶頭到“e起公益”大愛綿長,再到“e呼百應”助推社會治理......作為泰州市的主城區,海陵區著力放大泰州市“e系列”的品牌效應,搭建解決群眾需求和急難愁盼的網上“連心橋”,以辦實事成效凝聚民心,以解難題成果匯聚民力。 匯聚各方力量 提升城市溫度
“麻煩你把相關的慰問對象的身高體重發我一下,工廠定制衣物需要這些數據......”上午,在“e體同心”自媒體工作室,工作人員正在與海陵區殘聯對接“暖在海陵·冷冬不冷”公益活動的相關事宜,該活動已舉辦三年,為孤寡老人、困境兒童,以及環衛工人捐贈羽絨服和保暖靴,讓冷冬不再寒冷。 “‘暖在海陵·冷冬不冷’今年特別增加了外賣小哥這一類人群,主要是給他們添加了頭盔和防寒四件套。”“e體同心”自媒體工作室工作人員朱春華說。 海陵區通過提升“e起公益”公益慈善品牌內涵,讓自媒體人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網絡公益生態發展,從線上到線下,創新開展形式豐富、內容新穎、特色鮮明的公益活動。 “e起公益”提升城市溫度,工作室成功孵化“愛在海陵·伴您同行”“暖在海陵·冷冬不冷”等覆蓋范圍廣、受眾人群多、社會反響好的公益品牌項目。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活動200多場,總參與人數超10萬,網絡傳播受眾更是高達600萬人次。 活用“雙網融合” 打通治理“網格” 步入自媒體時代,網絡熱點事件傳播快,海陵區摸索“網絡+網格”雙網融合治理模式,將網絡綜合治理融入“網格”,基層社會治理融入“網絡”,實現線上線下互補、優勢資源互促。
眼下,城西街道韻梅社區“防風險隱患”微信群已經運行一段時間了,該群專門接收居民反映的社區風險隱患事件。記者在現場了解情況時,網格員劉燕在群里看到了居民反映的飛線充電情況,由于社區辦公點與涉事樓棟只有500米距離,劉燕第一時間來到現場,與居民反復溝通,并取得居民的理解支持,一起因為飛線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被排除,一場鄰里糾紛也被及時化解。 韻梅社區工作人員劉燕表示:“接下來我們將加強小區飛線充電安全宣傳,積極謀劃如何解決群眾充電難問題,力爭從源頭上解決。”與此同時,劉燕將這一事件通過“泰治理”平臺上報,并按照有關流程進行線上流轉閉環處置。“網絡+網格”的信息雙融模式,不僅做到網格信息暢通、還推進聯勤聯動、群防群治,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轉變。
海陵區還重點打造了“e呼百應”同心助力社會治理工作室,將新媒體從業人員納入社會治理工作體系,通過“網格+網絡”雙網融合、雙向賦能,搭建“上情下達,下情上至”的橋梁,做好人民群眾的“小蜜蜂”、各級部門社會治理的“小助手”。 據介紹,工作室以“網格+網絡”雙網融合為契機,接受網絡求助,聽取民生意見。截至目前,該工作室共接收網絡咨詢、求助和投訴746條,成功處置718條。 2020年,海陵區成立“e體同心”自媒體工作室,采取“十個一”硬核舉措,把自媒體人組織起來,除構建“e呼百應”社會治理品牌,做強“e起公益”公益慈善品牌,“e體同心”還創新打造“e心向黨”黨建服務品牌,放大“e起文明”文明實踐品牌,形成“1+N”一核多能的“e系列”品牌工作格局,推動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