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對口協作結碩果,鄉村振興奏凱歌
近日,由江蘇省靖江市組織捐贈建設的陜西省永壽縣城關小學“驥商筑夢音樂室”、永壽縣實驗小學圖書閱覽室“鳳凰書苑”、永壽縣幼兒園跑酷設備相繼投用,永壽的孩子們感受到來自靖江的關懷與溫暖。
橫跨東西,相隔1000多公里的靖江和陜西永壽因“國家東西部協作”而結緣。自2017年靖江和永壽正式結對幫扶以來,兩地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在人才交流、產業合作、民生支援、消費扶貧等方面協作中結出累累碩果。 優勢互補 筑牢產業根基 初冬的永壽,丘陵溝壑間,漫山的槐樹樹葉凋謝,等待來年春天發芽、開花。而在渠子鎮槐之鄉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一份由槐花釀造的“甜蜜事業”正帶領周邊群眾大步走上致富路。2018年,槐之鄉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倩倩回鄉創業,依托永壽縣40萬畝集中連片天然刺槐林優勢資源,發展蜜蜂養殖業,并以“槐花蜜”為特色產品闖市場。2022年,伴隨著靖永協作的春風,一個嶄新的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廠房建成投用,讓“槐之鄉”的產能擴大了幾倍。如今,“槐之鄉”的拳頭產品不僅有槐花蜜、巢蜜,還帶動了周邊土蜂蜜以及本地蘋果的銷售,2023年預計年產值可突破1200萬元。不僅如此,“槐之鄉”還為村集體增收貢獻了力量,為周邊68戶村民提供了用工機會。
“靖永協作不僅幫助我們建設廠房,也為我們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出了不少力。”李倩倩說,在之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上,她和永壽代表團一起來到靖江,推介永壽特色文化、展示地方農副產品。“我們當時備了三天的貨品,結果第一天上午就全部賣完。很多靖江市民還加了我們的微信,在網上下單,這份信任讓我們覺得很感動,回來之后平均每天都有200多件訂單。”李倩倩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在共抓大機遇、共建大產業、共建大創新、共筑大市場的前提下,靖江和永壽發揮各自優勢,著力加強兩地在發展戰略對接、產業形態互補方面的合作。永壽縣農副產品展銷中心、眾智創業中心等相繼建成,它們既為永壽縣的農副產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展示平臺和銷售渠道,也為永壽打造了集創業孵化、電商培訓為一體的脫貧攻堅和創業富民的平臺載體。借助“5+N”“三個一”鎮村結對,這些年來,一個又一個項目落地,為永壽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靖江力量。據介紹,自靖永結對協作以來,已累計投入蘇陜協作資金1.2億元,實施項目68個,帶動78個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扶志扶智 培育內生動能 近年來,靖江市聚焦助力脫貧攻堅,全力推進永壽鄉村振興,從人才、技術、資金、產業、勞務、醫療、教育等方面著手,建立合作交流平臺,在技能培訓、干部交流、勞務輸出、技術轉化等方面形成良好的運作載體,不斷拓寬協作領域,滿足永壽當地百姓的所需所盼。
靖江市先后選派多批專技人才奔赴永壽,輸出醫療新技術、教育新理念。“在我們醫院整體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的提升上,發揮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我們具體的診療過程、管理環節,包括設備的更新,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具體的指導”,當說起協作對當地醫療衛生系統所帶來的影響時,永壽縣人民醫院、永壽縣中醫醫院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六年來,除了衛生、教育系統外,靖江農業、水利、林業等系統的專業技術人才也分批開展人才支援,兩地舉辦就業技能培訓班、招聘會,幫助永壽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在兩地的同心奮斗下,靖江永壽共同譜寫下攜手高質量發展的精彩華章。
編輯:姜景旸 王晶 (靖江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