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大手筆”書寫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
岸吊高聳,泊位筆直,曾經砂石亂堆的姜溱河邊成了一片平整靜謐的開闊地。即將竣工的江蘇省姜堰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公共碼頭總投資1.31億元,建設9個百噸級泊位,建成后年吞吐量可達155萬噸。
近年來,姜堰區集聚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主體,“大手筆”招引、建設一批重大農業項目,不斷提升產業鏈韌性,促進省級姜堰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發展。 定好“大盤子”,展現發展空間。盤點2023,泰州市仙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文峰感慨:“今年新建的10棟標準化裝配式雞舍50畝項目用地批得快、上馬快,為公司發展贏得先機!”
藍圖在前,規劃先行。姜堰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位于溱潼鎮河橫村,因區劃調整總規未能獲批,一直處于“視為有、可以用,但不具備法律效力”的窘境。2021年11月,園區辦成立后,立即落實專業規劃編制單位,于2022年5月先行啟動農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園區先后破解“三區三線”調整、單元劃定等制約因素,通過規劃編制單位形成專家論證稿,今年通過省級專家組論證,報經市自規局技審會審核通過,率先在網上批前公示。按照相關規定,3年內不得有建設行為,為打破這一瓶頸制約,園區辦主動上爭對接,第一時間編制占用補建方案,并獲泰州市自規局審批。 強化“大招商”,引接項目落地。江蘇海琦食品有限公司3條液態米酒生產線、半固態酒釀醪糟生產線試運行。該公司負責人沈海燕表示,公司租用8600平方米廠房,投產后可實現年開票銷售1億元、入庫稅收300萬元。據介紹,今年園區完成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8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個,新竣工1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園區企業預計年開票銷售突破20億元。
為實施“大招商、招大商”,姜堰區集結度假區、溱潼鎮、農業園區三方招商力量,派出上海、杭州、南京3支專業招商分隊,實行駐點招商、全程推進;對簽約入駐的項目,凡是提前開工、提前竣工、提前達產均給予獎勵,確保項目早簽約、早落地、早見效,加快“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利用“云招商”、點對點招商等方式,今年招引了一批重大項目落戶。 融合“大鏈條”,追求產業質效。園區種植水稻10萬畝,覆蓋90%的耕地,年產精制大米20萬噸,實現年產值8億元,形成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于一體的稻米全產業鏈。今年建成的園區智慧碼頭擁有7個生產性泊位、2個待泊泊位,為周邊產業商貿流通提供“快速通道”。
圍繞融合三次產業的“大鏈條”,重點打造綠色食品加工區,淘汰優化一批項目,“騰籠換鳥”盤活存量資源。原胚芽米項目租用加工集中區2000平方米標準廠房,因投產后效益不佳,后與溱潼鎮西陳莊村合作“兩社”聯動項目,已實現按股分成;原松柏嶺茶葉項目多年歇業,已被妥善清退,招引總投資1.1億元沈姑釀飲料制品項目;與浙江麗水數夢產業運營公司簽約總投資5億元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盤活原沈高鎮政府和文體中心辦公用房實施裝修改造,讓電子商務項目提前入駐試運營。 2024年,姜堰區將全力實施智慧碼頭、電商產業園、園區道路提檔升級等工程,全速推動冷鏈食品園、鮮時預制菜、農牧科技等重點項目,全面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股份合作、村社共建等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鏈增值收益。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姜堰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