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貼“新”凝“新”,為“兩新”群體幸福“加碼”
近日,泰州市姜堰區羅塘街道萬達廣場暖“新”驛站迎來一群外賣員,有的給手機充電,有的打水休息,有的盯著手機上的訂單信息,都在等候接單高峰。這個不大的房間成了他們在鬧市中的最佳“立身之所”。 隨著新業態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賣員、快遞員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已逐漸成為推動城市發展、服務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泰州市姜堰區聚焦解決新業態新就業(“兩新”)群體急難愁盼,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臨街商圈等多處設置暖“新”驛站,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綜合性共享空間和便利服務,凝聚“新”力量,激發“新”活力。
暖“新”驛站設置在人流量大、戶外勞動者集中的城區商圈周邊,站點設置因地制宜,將服務與便民緊緊聯系在一起。暖“新”驛站雖然面積不大,但十分溫馨,集紅色教育、舒心歇腳、續航補給、服務代辦等功能于一體。此外,還設置意見收集箱,便于收集新就業群體的意見建議,及時協調解決新就業群體的急難愁盼。各社區還結合實際拓展暖“新”驛站服務功能,全力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打造“累了歇歇腳、渴了能喝水、閑時充充電”的溫情港灣。 貼“新”服務,解決從業“煩心事”,通過動員社會組織和整合社會資源,常態化開展健康義診、送法上門、反詐宣傳、交通安全宣傳等活動,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觸角向“兩新”群體延伸。除了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外,推行車輛維修、暖心早點、健康義診、心理疏導等服務措施,為騎手身心健康保駕護航。同時,在外賣集中點依托居家服務中心,創新推出暖“新”助餐服務,結合節假日時間節點常態化組織四季慰問活動,結合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職業特殊性積極開展各類黨建活動,如黨課、“微課堂”、理論宣講等。
外賣小哥、快遞員、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小區樓棟,具有熟悉居民、了解社區的優勢。姜堰區以暖“新”驛站為陣地,積極引導“兩新”群體主動開展學習,實現社區治理和“兩新”組織服務的“雙向奔赴”。各社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制定積分兌換獎勵機制、網格員聯動機制,讓新業態從業者主動參與基層社區治理,不僅提高了社區的服務速度和力度,同時提升新業態從業者的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現在發聲的渠道變多了,政府也能采納我們的意見并及時整改,我們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更高了。”外賣員劉凌云說。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姜堰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